麦浪翻滚,菜籽飘香。广袤田野迎来今年第一茬粮食收获季。
麦收总体进度过半、冬油菜收获完毕——正在绘就的丰收图景背后,是广大农民克服旱情等不利因素的辛勤耕耘,是智慧农业提质升级的创新探索,也是各地各部门多措并举的强大合力。
智能科技护航 高质高效保夏收
不到4分钟便可收割一亩地!在山东省济宁市汶上县义桥镇房村,两台印有“汶农服”标识的雷沃GM100大型联合收割机在麦浪中平稳穿行,不一会儿,驶过的地里只留下短短的麦茬。
“我们这台机器装了北斗系统,提前将地块的相关数据输入机具,它就能规划最优路线,不重割、不漏割,又快又准。”汶上县农业社会化服务协会(汶农服)理事长郭波波说。
俗话说,“麦熟不收,有粮也丢”。我国各地夏收时间差异较大,但小麦适收期也就是几天工夫,农业机械在其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为做好今年夏粮收获,农业农村部提前组织各地调配农机,预计全国将投入各类农机具超1700万台(套) ,压茬推进夏收、夏种和夏管机械化作业。
其中联合收割机80多万台,参与跨区作业的超20万台。9-10公斤/秒大喂入量联合收割机成为跨区作业主流机型,配备北斗定位、作业监测等功能的智能化联合收割机更多投入生产一线。
同时,农业农村部还联合交通运输、公安、气象、石油石化等部门和单位共同加强农机作业服务保障。
在麦收重点省份设立跨区作业接待服务站3400多个,在高速公路收费站开通农机绿色通道4800多个,对跨区农机进一步简化核验程序、一律快速免费放行;组织设立农机优先优惠加油通道5800多个,开通农机作业服务保障热线电话1260多个,启动“三夏”机收气象服务等……
各地还充分发挥农机专业合作社、农机服务公司力量,提高社会化服务能力,争分夺秒抢收入库。
江苏省淮安市盱眙县创新投用了农机调度平台,并向种植户发放机手联系手册,实现农机手与种植户精准对接。
“我家种了800多亩地,需要十多台收割机,过去人找机器效率不高,麦收时期特别焦虑。现在有了农机调度平台,很快就找到收割机,收割效率也大大提高。”盱眙县古桑街道种植大户马守金说。
减损也是增收。记者了解到,今年江苏大力推广新型低损高效收获机械和专用收获机械,提前开展机收减损宣传、培训、比武活动,加强机收损失率监测,最大限度降低夏粮机收损失。
截至目前,江苏共组织开展省级机收减损试验6次,机收减损培训434场次,设立损失率监测点位数579个,有效降低了麦收损失。
不断刷新的麦收速度,见证着农业现代化的发展。放眼广袤田畴,“藏粮于地、藏粮于技”在田间地头激发出澎湃动能,大国粮仓的根基更加稳固。
来源:新华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