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汶上县义桥镇乡村振兴片区,一座集饲养、训练、交易为一体的赛鸽育种研发基地正在等待“新成员”入住,据悉,项目建成投产后,将打造成为国内专业的赛鸽育种研发基地,预计可实现年利润1000万元。看好家乡良好的营商环境和人才政策,在外地创业的李国营,作为“乡村振兴合伙人”投资建设了赛鸽育种研发基地项目。今年4月份,基地将进驻来自世界各地的赛鸽2万羽,打造成一个全国性竞技平台,实现住宿餐饮、旅游观光、高端鸽业培育农文旅融合发展。
近年来,汶上县为解决乡村振兴动能不足问题,大力实施“乡村振兴合伙人”深化发展计划,构建“组织+人才+产业”共富新模式,大力发展强村富民产业,以人才引领赋能乡村产业振兴。
栽得梧桐树,引得凤凰来。汶上县在全县创建8个市级乡村振兴工作站,聚焦“乡村振兴合伙人”项目需求,精准制定招募计划,面向社会公开发布,整合资源开展政策宣传、信息收集、项目推介、对接联络,吸引各地人才团队实地考察洽谈、开展合作。注重发挥在外流动党委、“归雁回引”工作站作用,与在外优秀人才建立常态化联系、实现精准化对接。充分发挥片区党委“统”的作用,运用工业思维抓现代农业,通过村党组织联建,将产业、土地等资源有力整合,吸引“合伙人”投资兴业,推动现代农业和农文旅产业进一步融合发展。
如何让“合伙人”留得下、待得住、干得好?在土地流转、引才补贴、信贷扶持等方面给予合伙人政策倾斜,搭建起完善的政策服务体系。义桥镇联合行政审批等部门,将部分行政审批事项直接下发到村,开辟“绿色通道”,让“合伙人”共享“政策礼包”。以村党组织“跨村联建”覆盖的195个村为重点,探索构建“村集体+合伙人+农户”利益联结机制,鼓励村民以土地、资金、劳动力等多种形式参与合伙人产业,合伙人牵头运营项目业态,权责明晰、利益共享。
让合伙人真正融入乡村运行、参与项目发展,关键是增强获得感、荣誉感。在乡镇(街道)党(工)委的带动下,组织村“两委”成员与“合伙人”结成帮扶对子,对热心村级事务、志愿服务群众的返乡创业合伙人,作为村级后备力量纳入重点培养。对表现突出的“合伙人”,授予“荣誉村民”称号,引导参与乡村治理、产业发展,优先选拔符合条件的优秀人才进入村“两委”任职,充分激发其归属感、认同感。
截至目前,已成功招引省内外高层次“合伙人”40名,以资金、技术入股参与38个合伙项目,带动3200名群众“家门口”就业,增加村集体收入1200万元,带动群众增收4000万元以上,为共富增收打下坚实基础。
来源:人民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