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全县小麦冬前田间管理技术指导意见 |
|||
|
|||
今年秋种期间底墒足,表墒较适宜,我县大力推广小麦绿色高质高效生产关键技术,“适期延播”策略有效实施,小麦适期播种面积大,整地和播种质量显著提高,整体苗情适宜。但也存在一些问题:一是进入10月以来气温一直偏高,部分播种偏早、播量偏大地块,有旺长隐患;二是部分秸秆还田质量不高、整地质量较差、田间坷垃较多、出苗质量较差地块,有缺苗断垄现象;三是部分地块病虫杂草基数大,可能出现病虫杂草危害。针对当前小麦苗情,我县冬前管理的主攻方向是在苗全、苗匀的基础上,促根增蘖、促弱控旺,培育壮苗、优化群体,保苗安全越冬。 一、及时搞好查苗补种 小麦出苗后,要及时检查出苗情况,缺苗断垄地块抓紧补种,时间越早越好。促进补种小麦早出苗,可先将种子在温水中浸种5~6个小时,使种子吸足水分,然后开沟播种浇水。补种品种要与已种品种一致,防止品种混杂。补种地块可于小麦三叶期后疏密补缺,进行移栽,栽植深度以“上不埋心,下不露节”为宜。补苗后踏实土壤并浇水,适当补肥,促苗早发赶齐,确保苗全苗匀。 二、分类管理,适时镇压 (一)对于目前土壤表墒较差、小麦出苗困难的麦田,要抓紧浇好保苗水,提高小麦出苗率和整齐度。浇水后,要注意适时划锄,破除板结。 (二)冬前镇压是一项防冻保苗、节水增效、控旺促壮的简易实用技术,可以促进冬前壮苗和麦苗安全越冬,有效控制冬春旺长,显著提高冬春抗冻防旱等抗逆能力。耕作粗放、整地质量差、地表坷垃多、秸秆还田后土壤喧松的麦田,以及旺长麦田,要在冬前进行1~2次镇压,以压碎坷垃、踏实土壤、提墒保墒。镇压要坚持“压干不压湿、压轻不压重、压软不压硬”的原则。(即对土壤墒情适宜地块和旱地麦田镇压,过湿地块不镇压;晚播小麦要轻压、不要重压,以免造成机械损伤;土壤封冻地块不宜镇压,防止压断麦苗) (三)对于播种偏深的地块,要及时退土清棵,减薄覆土层,使分蘖节保持在地面以下1~1.5厘米,促使早分蘖,冬前形成壮苗。 (四)对于地力较差,底肥施用不足,有缺肥症状的麦田,应抓住冬前有利时机追肥浇水,一般结合浇水亩追尿素10~15公斤,并及时中耕松土,以促根增蘖、促弱苗转化升级。 三、适期浇好越冬水 浇越冬水能有效防止小麦冬季冻害死苗,为翌年返青保蓄水分,做到冬水春用,春旱早防,还可以踏实土壤,粉碎坷垃,消灭越冬害虫。由于目前大部分地区墒情较好,浇越冬水须结合当地实际,关键要看整地播种质量和墒情。耕种粗放、坷垃较多及秸秆还田土壤松塇的地块,尤其是悬根苗较多及土壤保水力差、越冬前墒情一般的麦田,要适时浇灌越冬水,以保苗安全越冬。当日平均气温下降到5℃左右(约在11月下旬至12月上旬)夜冻昼消时浇越冬水为最好,早浇气温偏高会促进生长,过晚浇会使地面结冰冻伤麦苗。地力差、施肥不足、群体偏小、长势较差的弱苗麦田,越冬水可在11月下旬早浇,并结合浇水追肥,一般亩追尿素10公斤左右,以促进生长。一般壮苗、土壤墒情较好的麦田,可不用浇越冬水。越冬水提倡节水灌溉,禁止大水漫灌,灌水后及时划锄,松土保墒,防止地表龟裂,避免透风伤根死苗。 四、适时化学除草,做好病虫害防控 冬前化学除草效果好于早春,要在小麦3叶后且最低气温在5℃以上时实施。防除阔叶杂草,可亩用40%唑草酮水分散粒剂4~6克,或200克/升氯氟吡氧乙酸乳油50~70毫升,或50克/升双氟磺草胺悬浮剂5~6毫升,兑水30千克茎叶喷雾。防除禾本科杂草,可亩用30克/升甲基二磺隆可分散油悬浮剂20~35毫升,或69克/升精噁唑禾草灵水乳剂40~60毫升,或70%氟唑磺隆水分散粒剂2~4克,兑水30千克茎叶喷雾。 化学除草应注意事项:一是适时用药。宜在小麦3叶1心后、杂草基本出齐时,选择日均温8℃以上的晴好无风天气进行。二是科学用药。除草剂要严格按照使用说明操作,以免对作物造成药害;在强筋麦、优质麦上严禁使用甲基二磺隆及其复配制剂,以免出现药害;避免炔草酯、唑啉草酯与激素类除草剂混用。三是精准施药。选用低毒高效农药,结合新型植保机械精准施药,以提高农药利用率,减少化学农药使用量。 冬前苗期应注意查治灰飞虱、蚜虫、地下害虫等害虫,预防小麦丛矮病等。防治蚜虫,可亩用4.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20~30毫升,或10%噻虫·高氯氟悬浮剂10~15毫升,兑水30千克喷雾防治,同时注意防治田边杂草上蚜虫;防治地下害虫,可亩用0.08%噻虫嗪颗粒剂40~50千克,或3%辛硫磷颗粒剂3~4千克,撒施后划锄覆土。注意交替轮换用药,延缓病虫抗药性发展。 五、加强监管,严禁羊群啃青 我县部分地块每年冬前或冬季都有麦田羊群啃青现象,应引起高度重视。冬小麦越冬后保留下来的绿色叶片具有早春进行光合作用确保麦苗适时返青生长的强大功能。冬前或冬季放牧会使这部分绿色面积大量减少,既加重冬季冻害,又严重影响正常返青生长,减产非常显著。各乡镇(街道)要进一步提高对羊群啃青危害性的认识,做好宣传,加强监管,坚决杜绝羊群啃青现象的发生。 |
|||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