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河在历史上是以泉为主要水源的河流,共有泉十一个。明永乐年间,为补充旱时济运水源不足,将军屯一带的古泉挖掘疏导,相继汇流,寻走洼地,沿用旧沟,开挖勾通了泉河,逐渐演变成为境内排涝和引水回灌的主要河流。泉河分为泉河与泉河南支两条河流,总长66.98公里。其中泉河上游自杨店乡曹营村,向南至南旺镇入梁济运河,全长42.47公里,流域面积626平方公里,泉河有较大支流11条,总长94.6公里;泉河南支上游起宁阳、兖州、汶上三县交界处至鹅河入泉河,全长24.507公里,流域面积231平方公里(包括宁阳、兖州面积65平方公里),泉河南支的支流有较大支流5条,总长44.8公里。
泉河自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治理以来,已运行50多年。此间人为破坏、破堤取土、河坡及堤防种植作物、平堤建房、向河内倾倒垃圾等使河道及堤防变得千疮百孔,隐患众多。为提高河道防洪除涝能力建设,同时兼顾河道引汶补源,改善河道及水生态环境,县委县政府决定,将泉河及上游引水河道的治理一并纳入泉河治理,并列入年度重点治理工程。
目前,泉河治理工程已完成了项目立项审批、设计招标、河道整体概念设计及部分河段初步设计等工作,计划2017年6月启动建设,年内完成中都水库至琵琶山引水闸段河道主体工程建设任务,2018年完成剩余工程建设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