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全县小麦冬前管理技术意见 |
|||
|
|||
今年的小麦秋种,全县充分利用墒情充足的有利条件,大力推广规范化播种、宽幅精播等配套技术,狠抓深耕(松)整地、适期播种、种子包衣、播后镇压等关键技术措施的落实,总体播种质量好,出苗率高,缺苗断垄现象轻,当前苗情、墒情与去年接近,但都明显好于往年。同时,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一是秋作物收获期间普遍雨量偏大、阴天偏多,部分大豆未能适期收获,小麦播期推迟。二是部分地块播量偏大,有旺长隐患。三是有个别地块缺苗断垄或杂草密度大或金针虫为害较重。 针对当前小麦苗情、虫情和麦田墒情,今年的冬前管理主攻方向是在苗全苗匀的基础上,因地因苗施策,促弱控旺,构建合理群体,培育健壮个体,确保麦苗安全越冬。重点抓好以下关键技术措施: 一、查苗补种,疏苗移栽 小麦要高产,苗全苗匀是关键。小麦出苗后,要及早检查出苗情况,对个别有缺苗断垄现象的地块及早补种或补栽。补种的时间越早越好,但补栽的要于麦苗三叶期之后进行。补种的先将原品种种子温水浸种5—6小时,然后开沟播种并踏实;补栽的麦苗深度以“上不埋心,下不露节”为宜,补苗后浇水,再覆盖一层干土,以防跑墒防板结,促进麦苗早发根早缓苗。 二、因地制宜,分类管理 1.整地质量差、地表坷垃多、秸秆还田质量不高的平原区麦田,要及早镇压2—3次,压碎坷垃,弥实裂缝,踏实土壤,提墒保墒,促根喷发下扎,并确保麦苗根系与土壤紧密结合,提高吸收功能。 2.旺长麦田于11月中、下旬适时采取控旺措施。一是叶面喷施化控剂,用20%壮丰安乳油或麦巨金乳油按亩用30—40毫升对水30—40公斤进行叶面喷雾。二是机械镇压,提倡用自走式镇压机,以提高镇压效果和镇压效率。也可采用石磙或铁磙进行镇压。镇压既可控制麦苗旺长,还可压碎坷拉,压实土壤,防旱防冻。 3.播期偏晚的晚茬麦田,积温不够是影响年前壮苗的主要因素,田间管理要以促为主。晚茬麦田冬前一般不要追肥浇水,以免降低地温,影响发苗,可浅锄2—3遍,以松土、保墒、增温促早发。 三、适时除草治虫,控制虫草为害 秋季小麦3叶后大部分杂草出土,草小抗药性差,是冬前进行化学除草的有利时机,一次防治基本能够控制麦田草害,对后茬作物影响小,要抓住这一有利时机适时开展化学除草。双子叶杂草中,以播娘蒿、荠菜、藜为主的麦田,可亩用50g/L双氟磺草胺悬浮剂6g,或者亩用56%的2甲4氯钠可溶粉剂100~140g。双子叶杂草以猪殃殃为主的麦田,可亩用20%氯氟吡氧乙酸乳油50~70毫升或5.8%双氟?唑嘧胺乳油10毫升,也可选用氟氯吡啶酯、麦草畏、唑草酮或苄嘧磺隆等。单子叶杂草中,玉米茬麦田以雀麦、节节麦为主。防除雀麦可亩用7.5%啶磺草胺水分散粒剂9~12.5g、或者30g/L甲基二磺隆悬浮剂25~30g、或者70%氟唑磺隆水分散粒剂3~4g。防除节节麦可亩用30g/L甲基二磺隆悬浮剂25~30g。以上药剂进行茎叶喷雾防治。双子叶和单子叶杂草混合发生的麦田可用以上药剂混合使用,双子叶和单子叶杂草混合发生的麦田可用以上药剂混合使用或选用含有以上成分的复配制剂。为防止药害发生,化学除草时要注意如下问题:一是要严格按照农药标签上记载的防除对象和推荐剂量使用,以免产生药害。二是避免使用易对后茬作物产生药害的除草剂如氯磺隆、甲磺隆及2.4-D丁酯等药剂。三是喷施除草剂时气温要高于10℃(日平均气温8℃以上)。 近几年,以金针虫为代表的地下害虫对小麦苗期的危害呈加重趋势,应注意适时防治。苗期危害严重的地块可用50%辛硫磷乳油1500~2000倍液,或40%氯吡硫磷(毒死蜱)乳油1500~2000倍液喷灌麦茎基部。或用5%辛硫磷颗粒剂每亩1.5~2.0公斤撒施后划锄浇水。土蝗和蟋蟀发生严重的可用50%辛硫磷乳油1000倍药液喷雾防治,确保麦苗安全生长。另外,要密切关注麦蚜、灰飞虱,纹枯病、全蚀病等病虫害发生情况,及时做好预测预报和综合防治工作。 四、适时浇越冬水 适时浇越冬水既可踏实土壤,足墒越冬,预防冬季冻害,又可达到冬水春用,春旱早防,为春季肥水后移创造前提条件。一般水浇麦田尤其是耕种粗放、坷垃较多或秸秆还田质量不高的地块,都应于11月底至12月初夜冻昼消时浇灌越冬水,早浇因蒸发量大板结重裂缝多,不利于正常越冬。黄灌区要提前引蓄黄河水,确保适期浇灌越冬水。墒情较好的旺长麦田可不浇越冬水,以控制早春旺长。 五、加强监管,严禁羊群啃青 我县部分地块每年冬前或冬季都有麦田羊群啃青现象,应引起高度重视。冬小麦越冬后保留下来的绿色叶片具有早春进行光合作用确保麦苗适时返青生长的强大功能。冬前或冬季放牧会使这部分绿色面积大量减少,既加重冬季冻害,又严重影响正常返青生长,减产非常显著。各乡镇(街道、开发区)要进一步提高对羊群啃青危害性的认识,做好宣传,加强监管,坚决杜绝羊群啃青现象的发生。
|
|||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