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烦你们快帮我看看,哪些地方需要修改,我们回去抓紧完善。”近日,在山东省济宁市汶上县政务服务大厅生态环境窗口,一家环保材料有限公司有关负责人一边把公司“年产10万吨对苯二甲酸二辛酯项目”的环评材料递交给窗口工作人员,一边着急地说。
“此处需要补充工艺流程图,我们马上安排人员现场指导你们增补完善。”在生态环境窗口,济宁市生态环境局汶上县分局局长李伟化身“办事员”,全程陪同办理环评审批。生态环境窗口首席代表房立新则向这位企业负责人介绍“即报即审即转报”机制,安抚其焦急的情绪。
“原以为报告书初审最少要一周,没想到当天就拿到了结果。”迅速研讨修正后,当天,企业负责人就拿到了项目初审意见。
“我们坚持践行‘一项目一清单’服务理念,全面推行重点项目台账化管理机制,为重点项目建立全生命周期服务档案,同时建立企业服务专班,严格落实‘一线工作法’,对项目选址、工艺选择、污染防治等环节提前介入指导,动态跟踪项目进展。”房立新介绍。
针对新材料、高端化工等行业的差异化需求,汶上县分局分类制定《环评审批服务清单》,细化申报材料模板、审批流程图、风险防控要点等26项标准化内容,形成“事前告知—事中辅导—事后跟踪”服务闭环。同时,建立“问题发现—整改建议—验收销号”跟踪机制,通过“线上智控平台+线下巡回督导”双线联动,推动企业环保设施运行效率平均提升40%,实现环境管理从“被动监管”向“主动服务”转变。
李伟表示,今年以来,汶上县分局已为10个项目提供精准服务。
供稿:赵钰玮
初审:房立新
审核:夏卫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