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山东济宁:“四重”举措确保工伤认定品牌打造 |
|||
|
|||
今年以来,山东省济宁市人社局制定工伤认定全流程工作清单制度,坚持“重流程、重调查、重联动、重服务”,确保每一起工伤认定案件事实经过清楚、法律依据明确、程序规范便民、结论快速准确,持续打造“零误差”“零等待”工伤认定品牌,切实维护了用人单位和工伤职工的合法权益。 重流程,确保程序规范便民。坚持认定程序从严的原则,不断完善申请、受理、限期举证、调查取证、认定、送达等工作流程,确保程序合法。在工伤认定中,做到严格材料审核、材料齐全当场受理、材料不齐全一次性告知,既把好工伤认定的第一道关口,又集成流程便捷服务。 重调查,确保受伤事实清楚。坚持实地调查取证、摸清案件要情,获得第一手工伤认定证据材料。建立工伤保险与安全生产事故调查信息共享机制,做好与应急部门线索对接。针对工亡和重大事故案件、受伤害职工与用人单位存在较大分歧争议的案件,工作人员深入研究案情,围绕疑点和争议焦点开展工伤调查取证,深入实地勘查现场、走访群众,掌握实情。 重联动,确保结论“零误差”。针对工亡和重大复杂疑难案件,建立司法、公安、医院等部门常态化联动机制。对当事人提起行政复议或行政诉讼的工伤认定案件,由专人负责与单位法律顾问的沟通对接。针对疑难认定案件由“庭前沟通”向“认前沟通”转变,在作出认定前主动与可能受理案件的法院行政庭进行沟通衔接,对案件的法律适用和认定程序的合法性进行商讨,完善案件的认定程序,确保认定结论“零误差”。 重服务,确保服务“零等待”。深入企业、工地现场加强政策宣传,针对工伤事故频发的用人单位开展安全生产风险排查和安全防范警示,做到事前预防。开展工伤认定申请“网上办”“一次办”,对卧床不起、行动不便的工伤职工,实行“上门取证材料、快速集成认定”,让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变成服务群众“零等待”。同时,对单位、职工双方有争议的案件,采用优先调解、协商的方法,努力使双方达成和解与赔偿共识,有效减少了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案件的发生。据悉,截至目前,济宁市人社部门作出的工伤认定案件按期结案率100%,行政复议、行政诉讼案件胜诉率100%,实现了工伤认定工作“零误差”。 |
|||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