汶上古遗址 |
|||
|
|||
槚柏遗址和细石器文化群 1987~1988年第四次文物普查发现位于苑庄乡大槚柏村东南100~150米的古赵王河故道附近高地上(包括郭家林)。经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山东工作队胡秉华副教授带队考查发掘,初步探明遗址东西长500米,南北宽100米,总面积5万余平方米。主要属北辛文化类型。现已发掘近900平方米。发现人类居住区、墓葬区各一处,有半地穴式房基12座,灰坑17个,墓葬23座。墓中人体骨骼大部完整,多为仰身直肢葬,首东足西,并有二次葬和迁葬,多数有少量殉葬品。计出土陶器(经过复原)100余件,内有陶鼎、陶钵、陶罐、陶釜、3个陶支座及大宗陶片。其中陶釜最大腹径44厘米,高30厘米。发掘的其他文物有骨针、骨锥、骨笄、骨镞、束发器等骨器60余件,内有长3厘米许精磨骨针一枚。另有猪狗骨、鹿角、水牛肩胛骨和大量鱼、龟、螺、蚌等动物遗骨,其中有北方已绝迹的扬子鳄鱼头骨及骨片。还有石斧、石铲、石凿、石镰、石磨盘、石磨棒等石器10余件及席纹红烧土块,植物叶、茎、种子,谷物,橡子,果壳等。遗址东侧有人工开掘土沟两条。主沟东西向,深1.3~1.5米,宽2.7~3米;支沟东南西北向,深1米,宽2米。疑系排水系统。上述出土文物多为目前省内首次发现的珍品。同期,于槚柏遗址及其周围的小槚柏、汶上师范学校东和高村、周村等方圆10余平方公里地带以及苑庄、义桥、白石、汶上、辛店等乡镇部分高岗地带,发现细石器点33处(其中苑庄乡26处),发掘和采集到距今约1~1.5万年前细石器300余片。此为国内平原地区首次发现,否定了考古学界认为平原地带不可能有细石器的观点。 此外,还于白石乡卧佛山发现旧石器晚期约3万余年前的人类遗骨。上述发掘和发现,为研究黄河下游流域人类史前文化提供了丰富、可靠依据,引起国内外考古学界普遍关注。 东尚庄遗址 为大汶口、殷、周、汉多层次文化遗址。1981年第三次文物普查发现。位于南站镇东尚庄村东南隅,南北长300米,东西宽200米,内涵丰富,且有墓葬。出土物有石斧、半月形双孔石刀、鬲、铜镞、泥质夹沙红褐色扇状鼎足、泥质夹沙灰褐色短尖足矮裆鬲足(饰粗绳纹)、泥质夹沙灰褐色敞口圆唇罐口沿,泥质夹沙灰褐色浅斜腹圆唇豆盘、陶珀甑、板瓦残片等。1986年11月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轱轮地遗址 为大汶口、商、周多层次文化遗址。1980年发现。位于康驿乡前徐村东南1000米处。长宽各约200米。东部、北部紧靠古赵王河故道,处于河道转弯处内侧高地上。因周围低洼,故名“轱轮地”。出土物有泥质夹沙红褐色圆柱状鼎足、泥质夹沙红褐色扁凿状鼎足、泥质夹沙灰褐色尖足高裆鬲足、泥质夹沙灰褐色短足矮裆鬲足和部分残石器。1986年11月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徐海遗址 为大汶口文化和商周文化遗址。第三次普查发现。位于康驿乡徐海子村北古河道南侧高地上。长宽各约150米。有残缺石器和大量陶片散于地表。可辨器物有泥质夹沙红褐色敞口斜腹圆钵口沿、泥质夹沙灰褐色圆锥状鼎足、泥质夹沙红褐色直腹圆鼓腹罐口沿、泥质夹沙灰褐色短足矮裆鬲足、磨光石凿、台状残石磨棒、三棱状残磨盘。遗址大部被烧窑毁掉,仅东南部保存尚好。1986年11月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郕城遗址 位于县城西北10公里郭楼乡古城村西南部至陈楼村边。长宽各约500米。土层剖面有砖瓦残片和瓷片。群众打井时曾于地面两米深处挖出过石板,似街道铺石。《现代汉语词典》:“郕,周朝国名,在今山东汶上县北。”即此。明万历年间创修《汶上县志·卷七·杂志》载:“武王克商,封其弟叔武于郕。《左传·文公十二年》:郕太子以夫钟与郕城来奔,公以诸侯迎之。书曰:郕伯来奔是也。”系第三次普查确认。 阚城遗址 位于南旺镇西北3.5公里。后名阚乡城,为鲁国下邑。鲁桓公十年(前702)游于阚;十一年会宋公于阚,皆指此。鲁昭公三十二年(前510),曾为季平子夺取。鲁桓公以下九君均葬于其南。第三次普查确认。 中都故城遗址 位于次邱乡湖口、朱庄一带。《水经注·汶水》称之为致密城;《太平寰宇记》记之为阴密城。《史记·孔子世家》:“定公以孔子为中都宰”,《纲鉴易知录》:“庚子,十有九年(前501)夏,鲁以孔子为中都宰”,均指此。南朝宋易名下平陆,并侨置阳平郡于此。其址原有孔子钓鱼台(在朱庄西南)、孔子讲堂旧迹,二者相距约200米。据考,此城为北宋末年黄河泛滥、改道所毁没。 桃城遗址 桃城一名桃乡城。位于今县境东北军屯乡南陶南及西南。《后汉书·王子侯表》载:汉哀帝建平二年(前5年)置桃乡国(侯国),治桃城。东汉元和元年(公元84年),桃乡划属任城国(治今济宁市)。《汉书·郡国志》:“桃乡城,在兖州府汶上县北五十里泗汶口之西南,汉县,属泰山郡”。此说与南陶方位大致相当。 郑城遗址 位于白石乡郑城村西,为唐代郑惠王城遗址。西靠土山、莲花山,东邻沙溪后郑城。南北长约千米,东西宽约500米。50年代初,遗址西北部尚有城墙残痕,乡民于遗址东南部挖地瓜井时曾见有城墙夯土层。1973年文物普查,于地表和剖面发现灰坑多处,内有陶盆、罐、豆、筒瓦、瓦当等物和大宗瓷器残片。第三次普查确认。 其他重要遗址 ┏━━━━━━━┳━━━━━━━━━━━━┳━━━━━━━━━━━━━┳━━━━━━━━━━━━┓ ┃ 名称 ┃ 时代 ┃ 地点 ┃ 发现时间 ┃ ┣━━━━━━━╋━━━━━━━━━━━━╋━━━━━━━━━━━━━╋━━━━━━━━━━━━┫ ┃ 白店遗址 ┃ 大汶口 ┃ 义桥乡白店东汶兖交界处 ┃ 第三次普查(1981) ┃ ┣━━━━━━━╋━━━━━━━━━━━━╋━━━━━━━━━━━━━╋━━━━━━━━━━━━┫ ┃ 高街遗址 ┃ 大汶口、龙山 ┃ 康驿乡高街东南 ┃第四次普查(1987-1988) ┃ ┣━━━━━━━╋━━━━━━━━━━━━╋━━━━━━━━━━━━━╋━━━━━━━━━━━━┫ ┃ 前石遗址 ┃ 大汶口、商、周 ┃ 康驿乡前石南 ┃ 第四次普查 ┃ ┣━━━━━━━╋━━━━━━━━━━━━╋━━━━━━━━━━━━━╋━━━━━━━━━━━━┫ ┃ 西孙庄遗址 ┃ 大汶口、龙山、商、周 ┃ 辛店乡西孙庄东南 ┃ 第四次普查 ┃ ┣━━━━━━━╋━━━━━━━━━━━━╋━━━━━━━━━━━━━╋━━━━━━━━━━━━┫ ┃ 前张吾遗址 ┃ 大汶口、龙山 ┃ 义桥乡前张吾南 ┃ 第四次普查 ┃ ┣━━━━━━━╋━━━━━━━━━━━━╋━━━━━━━━━━━━━╋━━━━━━━━━━━━┫ ┃ 陈村遗址 ┃ 大汶口、周 ┃ 苑庄乡陈村南 ┃ 第四次普查 ┃ ┣━━━━━━━╋━━━━━━━━━━━━╋━━━━━━━━━━━━━╋━━━━━━━━━━━━┫ ┃ 后徐遗址 ┃ 龙山 ┃ 康驿乡后徐东 ┃ 第三次普查 ┃ ┣━━━━━━━╋━━━━━━━━━━━━╋━━━━━━━━━━━━━╋━━━━━━━━━━━━┫ ┃ 大秦遗址 ┃ 龙山、周、汉 ┃ 苑庄乡大秦北 ┃ 第四次普查 ┃ ┣━━━━━━━╋━━━━━━━━━━━━╋━━━━━━━━━━━━━╋━━━━━━━━━━━━┫ ┃ 白塔遗址 ┃ 岳石、商、周 ┃ 苑庄乡白塔西西北 ┃ 第四次普查 ┃ ┣━━━━━━━╋━━━━━━━━━━━━╋━━━━━━━━━━━━━╋━━━━━━━━━━━━┫ ┃ 杨学庄遗址 ┃ 岳石、周、汉 ┃ 义桥乡杨学庄东 ┃ 第四次普查 ┃ ┣━━━━━━━╋━━━━━━━━━━━━╋━━━━━━━━━━━━━╋━━━━━━━━━━━━┫ ┃厥国遗址 ┃夏、商、周 ┃汶上镇小楼西、北 ┃第四次普查 ┃ ┣━━━━━━━╋━━━━━━━━━━━━╋━━━━━━━━━━━━━╋━━━━━━━━━━━━┫ ┃夏村遗址 ┃商 ┃白石乡夏村北 ┃第四次普查 ┃ ┣━━━━━━━╋━━━━━━━━━━━━╋━━━━━━━━━━━━━╋━━━━━━━━━━━━┫ ┃东周遗址 ┃商、周 ┃辛店乡东周庄东 ┃第四次普查 ┃ ┗━━━━━━━┻━━━━━━━━━━━━┻━━━━━━━━━━━━━┻━━━━━━━━━━━━┛ 续表 ┏━━━━━━━━┳━━━━━━━━━━┳━━━━━━━━━━━┳━━━━━━━┓ ┃ 名称 ┃ 时代 ┃ 地点 ┃ 发现时间 ┃ ┣━━━━━━━━╋━━━━━━━━━━╋━━━━━━━━━━━╋━━━━━━━┫ ┃ 南旺一村遗址 ┃ 商、周 ┃ 南旺镇一村西 ┃ 第四次普查 ┃ ┣━━━━━━━━╋━━━━━━━━━━╋━━━━━━━━━━━╋━━━━━━━┫ ┃ 前徐遗址 ┃ 商、周 ┃ 康驿乡前徐南 ┃ 第四次普查 ┃ ┣━━━━━━━━╋━━━━━━━━━━╋━━━━━━━━━━━╋━━━━━━━┫ ┃ 大唐遗址 ┃ 商、周 ┃ 康驿乡大唐阳东北 ┃ 第四次普查 ┃ ┣━━━━━━━━╋━━━━━━━━━━╋━━━━━━━━━━━╋━━━━━━━┫ ┃ 王庄遗址 ┃ 商、周 ┃ 苑庄乡王庄南 ┃ 第四次普查 ┃ ┣━━━━━━━━╋━━━━━━━━━━╋━━━━━━━━━━━╋━━━━━━━┫ ┃ 水坡崖遗址 ┃ 商、周、汉 ┃ 苑庄乡水坡崖西南 ┃ 第四次普查 ┃ ┣━━━━━━━━╋━━━━━━━━━━╋━━━━━━━━━━━╋━━━━━━━┫ ┃ 李街遗址 ┃ 商、周 ┃ 辛店乡李街东 ┃ 第四次普查 ┃ ┣━━━━━━━━╋━━━━━━━━━━╋━━━━━━━━━━━╋━━━━━━━┫ ┃ 东门大街遗址 ┃ 商、周、战国、宋 ┃ 汶上城东门 ┃ 第三次普查 ┃ ┣━━━━━━━━╋━━━━━━━━━━╋━━━━━━━━━━━╋━━━━━━━┫ ┃ 陈闸遗址 ┃ 周 ┃ 汶上镇陈闸南 ┃ 第四次普查 ┃ ┣━━━━━━━━╋━━━━━━━━━━╋━━━━━━━━━━━╋━━━━━━━┫ ┃ 路林遗址 ┃ 周 ┃ 辛店乡路林西北 ┃ 第三次普查 ┃ ┣━━━━━━━━╋━━━━━━━━━━╋━━━━━━━━━━━╋━━━━━━━┫ ┃ 毛村遗址 ┃ 周、汉、宋 ┃ 白石乡毛村西北 ┃ 第四次普查 ┃ ┣━━━━━━━━╋━━━━━━━━━━╋━━━━━━━━━━━╋━━━━━━━┫ ┃ 梁庄户遗址 ┃ 周、汉、宋 ┃ 汶上镇梁庄户东 ┃ 第四次普查 ┃ ┣━━━━━━━━╋━━━━━━━━━━╋━━━━━━━━━━━╋━━━━━━━┫ ┃ 次邱遗址 ┃ 周 ┃ 次邱乡次邱东 ┃ 第三次普查 ┃ ┣━━━━━━━━╋━━━━━━━━━━╋━━━━━━━━━━━╋━━━━━━━┫ ┃ 辛海遗址 ┃ 周 ┃ 刘楼乡辛海北 ┃ 第四次普查 ┃ ┣━━━━━━━━╋━━━━━━━━━━╋━━━━━━━━━━━╋━━━━━━━┫ ┃ 后张吾遗址 ┃ 周 ┃ 义桥乡后张吾西 ┃ 第四次普查 ┃ ┣━━━━━━━━╋━━━━━━━━━━╋━━━━━━━━━━━╋━━━━━━━┫ ┃ 陈村遗址 ┃ 周 ┃ 苑庄乡陈村西 ┃ 第四次普查 ┃ ┣━━━━━━━━╋━━━━━━━━━━╋━━━━━━━━━━━╋━━━━━━━┫ ┃ 王村遗址 ┃ 周、汉 ┃ 南站镇王村东 ┃ 第三次普查 ┃ ┣━━━━━━━━╋━━━━━━━━━━╋━━━━━━━━━━━╋━━━━━━━┫ ┃ 城隍顶遗址 ┃ 东周、汉 ┃ 康驿乡李集西北 ┃ 第三次普查 ┃ ┣━━━━━━━━╋━━━━━━━━━━╋━━━━━━━━━━━╋━━━━━━━┫ ┃ 西唐遗址 ┃ 周、汉 ┃ 康驿乡西唐阳西北 ┃ 第三次普查 ┃ ┣━━━━━━━━╋━━━━━━━━━━╋━━━━━━━━━━━╋━━━━━━━┫ ┃ 东樊遗址 ┃ 周、汉、南北朝 ┃ 康驿乡东樊南 ┃ 第三次普查 ┃ ┣━━━━━━━━╋━━━━━━━━━━╋━━━━━━━━━━━╋━━━━━━━┫ ┃ 王庄遗址 ┃ 春秋、汉 ┃ 军屯乡王庄南 ┃ 第四次普查 ┃ ┣━━━━━━━━╋━━━━━━━━━━╋━━━━━━━━━━━╋━━━━━━━┫ ┃ 郑村遗址 ┃ 春秋、战国 ┃ 杨店乡郑村南 ┃ 第四次普查 ┃ ┣━━━━━━━━╋━━━━━━━━━━╋━━━━━━━━━━━╋━━━━━━━┫ ┃ 伊村遗址 ┃ 周、唐、宋 ┃ 南站镇伊村西 ┃ 第四次普查 ┃ ┣━━━━━━━━╋━━━━━━━━━━╋━━━━━━━━━━━╋━━━━━━━┫ ┃ 前作遗址 ┃ 周、宋、元 ┃ 苑庄乡前作西南 ┃ 第四次普查 ┃ ┣━━━━━━━━╋━━━━━━━━━━╋━━━━━━━━━━━╋━━━━━━━┫ ┃ 李海遗址 ┃ 汉 ┃ 康驿乡李海东南 ┃ 第四次普查 ┃ ┣━━━━━━━━╋━━━━━━━━━━╋━━━━━━━━━━━╋━━━━━━━┫ ┃ 南陶城遗址 ┃ 汉、南北朝 ┃ 军屯乡南陶城南、西 ┃ 第三次普查 ┃ ┣━━━━━━━━╋━━━━━━━━━━╋━━━━━━━━━━━╋━━━━━━━┫ ┃ 柳杭头遗址 ┃ 汉、南北朝 ┃ 义桥乡柳杭头南 ┃ 第四次普查 ┃ ┣━━━━━━━━╋━━━━━━━━━━╋━━━━━━━━━━━╋━━━━━━━┫ ┃ 田村窑址 ┃ 汉 ┃ 苑庄乡田村西北 ┃ 第四次普查 ┃ ┗━━━━━━━━┻━━━━━━━━━━┻━━━━━━━━━━━┻━━━━━━━┛ |
|||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