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点媒体看汶上丨央广网 :苑庄镇“小工坊”托起“共富梦” |
|||
|
|||
岁末将至,寒意渐浓,但汶上县苑庄镇花卉培繁、服装生产、手工编织、粗粮加工等各行各业“共富工坊”却依然热火朝天、格外忙碌,为寒冷的冬日增添了一丝生机与活力。 苑庄镇按照党建引领,盘活农村土地、资金、房屋、人才等各类资源,将“企业建在村头、岗位设在门口”,让资源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通过“共富工坊”搭建起跨村联建、村企共建新平台,带动乡村产业提档升级,使集体经济壮起来、农民腰包鼓起来,走出了一条“党建引领、村企互助、共同富裕”的乡村振兴新路径。 “美丽花田”绽放“花经济” 进入大棚内,映入眼帘的是一片美丽的花海。白塔东村以“种业小镇”建设为契机,利用位于342国道沿线便利的交通条件,整合120余亩土地资源以及周边3个镇街27个村的政策资金,与山东科润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共同打造“美丽花田”共富工坊。工坊立足于花卉培繁育苗、花卉文旅等特色产业,引进比利时、德国、荷兰等地的凤梨、花烛、海棠、长寿花、龟背竹等优质花卉品种,并招募浙江省园林植物与花卉研究所专家作为“乡村振兴合伙人”,采用反渗透净化灌溉、花卉种植培育智能管理系统等先进技术,可年繁育各类花卉种苗800余万株,远销全国20余个省市,做强鲁西南规模领先的花卉种业培繁基地品牌,培育出一批集农业生产、观光旅游为一体的现代化特色农业产业园。村集体每年通过入股分红方式增加集体收入118万元。工坊通过教授花卉培育技术,带动村民家门口就业100余人,人均每月增收3000元左右。 “巾帼巧手”裁出“新事业” 伴随缝纫机“嗒嗒”的工作声,只见一双双巧手在工位上熟练地缝纫着布料。东演马村将资源清单与企业需求清单、项目清单配对,盘活700平米闲置土地并利用第一书记帮扶资金建设钢结构厂房1处,筑巢引凤招引汶上县合宇服装加工厂打造“巾帼巧手”共富工坊。工坊以加工外贸、内销羽绒服和棉衣的充棉、充绒、绗线为主,就业人员以东演马村及周边村留守妇女为主,并与县妇联签订共建协议,共建单位定期邀请专业技术人员为工坊提供技术指导、培训支持、市场推广和法律援助。工坊构建了村企联建利益联结模式,村级每年获得固定租赁收入,不仅壮大了村集体经济,更为村里留守家庭妇女拓宽了收入渠道,让照顾老人、孩子和为家庭增加收入两不误。工坊年产值100余万元,每年带动村集体收入增加3万余元,带动村民家门口就业40余人。 “粗粮工坊”飘出“面粉香” 走进毕村粗粮加工共富工坊,生产车间里放着7台面粉加工机器,形成了一条小型生产线。毕村盘活320平方米废弃厂房进行改造升级,打造“面喜乐粗粮加工”共富工坊。工坊由村集体运营,依托汶东乡村振兴示范片区联合党委提供的合作交流平台,充分利用毕村及周边联建村丰富、优质的小麦资源开展面粉等粗粮加工,并且结合市场需求,延伸绿色产业链条,注册商标创建品牌增强产品竞争力,形成了小麦的种、收、储、加工、销售于一体的产业链布局,实现了粮食产业规模化、集约化、标准化。一粒粒小麦,经过筛选、打磨、精制等工艺,成品后身价倍增。毕村粗粮加工产业的发展,一方面满足了群众日常需要,另一方面壮大了村集体经济,为周边村民提供了大量就业岗位。 “手工编织”织就“幸福梦” 在东官庄村“和美匠心”共富工坊内,宽敞的编织车间里满是加工材料、半成品和成品蒲草花篮,一排排座位上坐满了从事来料加工的妇女、老人,大家娴熟地进行着手工编织。东官庄村盘活闲置房屋、院落,联合东平县腾发工艺品有限公司成立“和美匠心”共富工坊。工坊位于国道沿线,交通位置便利,村级负责场地租赁和水、电、暖等外部设施,企业安排专门技术人员对群众进行培训,手工编织制品完成后由企业统一进行回收并出口国外,群众按件获得收益,村级收取服务费。工坊把“指尖技艺”变成“指尖经济”,带动村民家门口就业50余人,人均每月增收2500余元,年可带动村集体增收1万余元。 来源:央广网 |
|||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