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萌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筑牢农民根基,助力乡村振兴的提案已收悉,现将办理意见和落实情况答复如下:
要破解“空心村”“老龄化”的问题,核心是要培育出真正在村的“人”。村庄有了人气,资源才能回流。
一、加强宣传教育引导,要强化农民主体意识。加强对农业方面的相关政策的宣传,定期公布各级落实的优惠政策,从而使农民逐步树牢参加乡村振兴、实现乡村振兴的信心。引导农民树立积极参与乡村振兴的思想理念。乡村振兴的目的是通过改善农村地区的发展条件,实现农民更好的生活,满足更多的需求,推动“三农”全面发展。鼓励农民积极参与乡村建设规划制定及相关工作,激发农民的主体意识。引导农民积极参与合作社等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通过完善相关法律法规,让农民对乡村事务享有充分的参与权、知情权与监督权。尊重农民的主体地位,呼应农民的利益关切,维护农民的合法权益,有效化解乡村振兴中遇到的各种利益、矛盾和冲突,为乡村振兴营造良好社会环境。
二、培育高素质农民,为乡村振兴提供人才支撑。一方面逐步扩大农业技术培训人才和课程内容的范围。在教学计划方面,对不同教育需求的农民要进行不同形式的指导。同时,建立学习小组,形成相互帮助和共同进步的良好学习环境;另一方面,创新技能训练方法,以进行实地教学为主,课堂教学作补充。2023年,汶上县培训高素质农民324人,通过高素质农民培育,汶上县高素质农民队伍不断壮大,目前,全县已拥有2102名高素质农民,一支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高素质农民队伍活跃在乡村振兴一线,切切实实为助力乡村振兴贡献着力量。
三、加强农业技术推广,为乡村振兴提供科技支撑。制定相关政策措施,鼓励高校、科研院所等机构专家、农技人员到农村挂职,推动科研成果转化,让技术、专利和科研成果持有人获得足够利益,让农民获得技术帮助,进而形成利益共同体,促进农业技术推广。不断加强农民农业生产技术和管理能力培训,才能让良田与良种、良机、良法有机结合,从而提升农业生产的科技含量,促进农民增产增收。
最后,衷心感谢您对我县农业农村工作的关心和支持,欢迎今后多提宝贵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