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秋菊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进一步加大对次邱镇乡村振兴示范片区扶持力度,创新乡村振兴齐鲁样板次邱新模式的议案收悉,现将办理意见和落实情况答复如下:
次邱镇特色产业突出,品牌优势明显,芦花鸡产业、甘薯产业是我县两大特色主导产业,享誉全国。针对次邱镇乡村振兴示范片区,县农业农村局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政策,成效显著。
一、规划引领。我县先后出台了《汶上县乡村产业振兴规划(2021—2025年)》、《汶上县甘薯产业发展规划》、《汶上县芦花鸡产业发展规划》等产业规划和《汶上县乡村振兴“百区千村”三年行动实施方案》,通过科学的总体规划、明确的年度计划、清晰的推进步骤、具体的工作任务来优化产业布局,引领特色产业尤其是芦花鸡、甘薯产业发展。
二、做大做强乡村产业。夯实粮食生产基础,继续抓好小麦高质高效、玉米单产提升基地建设。绿色发展先行县项目在次邱镇建设1300亩的示范方。在次邱镇温口方田实施2500亩的玉米秸秆深施减灌项目。围绕汶上芦花鸡、甘薯等特色农产品统筹开展标准化生产基地等产业平台建设,加快培育壮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推动示范片区产业向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绿色化、数字化发展,着力提升农产品市场竞争力和产业带富能力。依托金秋农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在次邱镇湖口村实施种养循环绿色发展模式推广实验,实验面积260亩。以汶上芦花鸡为主导产业,指导次邱镇成功申报国家农业产业强镇。
三、聚力打造和美乡村。区分城郊融合、集聚提升、特色保护、搬迁撤并等不同类型,坚持城乡融合、区域一体、多规合一,科学编制村庄规划和片区规划,优化村庄功能布局,以务实管用的村庄规划和片区规划,统领区域内土地利用、农业生产和产业发展。深入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工程,以农村厕所改造、垃圾污水处理、村容村貌提升和村庄绿化美化为重点,全面提升农村人居环境。扎实推进美丽乡村、美丽庭院示范创建,每年争创一批省级和美乡村。坚持区域化、标准化、景区化提升片区环境,系统推进片区内水、电、路、气、网等基础设施和教育、医疗、养老、文化、物流、商贸等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深入开展“四好农村路”建设提质增效专项行动,全面提升片区道路建设水平。以改善农民居住条件为目标,依法依规、积极稳妥推进农房改造建设。大力发展绿色低碳农业和生态循环农业,建设美丽田园。
四、加强村级党组织建设。深化村级党组织分类推进整体提升三年行动,持续推动“强基”村向“创优”村转化、“创优”村向“示范”村晋级、“示范”村始终示范引领。选优配强村党组织书记,持续选派驻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推行村党组织书记星级化管理,强化村干部教育培训和全方位监管。加强村干部后备人才队伍建设,开展“两委”成员学历教育,提高村干部队伍能力素质。扎实推进村党群服务中心迭代升级行动,片区村党群服务中心全部达标,推动功能优化,常态化开展活动。强化村级组织运转经费保障,规范村干部报酬发放。开展片区村党组织“跨村联建”行动,以党组织联建带动区域内村庄治理同抓、产业联动、服务共享。
五、提升乡村善治能力。扎实开展乡村治理提升行动,健全完善村党组织领导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落实“四议两公开”“小微权力清单”等制度,推广积分制、清单制、“信用+”等务实管用的治理方式,发挥村规民约、自治章程作用。深化提升乡村文明实践活动,完善“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和为贵”调解室等乡村治理载体,巩固示范创建成果,提升群众知晓率、参与率和满意度。加强群众法治思想和精神文明教育,推进优秀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乡村、融入群众、融入生活。大力倡导移风易俗,推进农村婚俗改革和殡葬改革,形成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加快推进数字乡村建设,打造一批乡村治理数字化应用场景,实现基本公共服务项目直接惠及全部村民。深化平安乡村建设,健全“一站式”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建设一批平安乡村和民主法治示范村。
六、推动农村改革创新。鼓励示范片区率先承担国家级或省级改革试点项目,探索形成具有区域特色的乡村振兴路径模式。健全完善乡村振兴合伙人制度,广泛招募企业家、创业者、专家学者、技术能手、非遗传承人等各类人才到乡村创新创业。鼓励引进乡村振兴职业经理人、村庄运营师和专业运营团队参与乡村建设、乡村发展。稳妥推进以土地制度为中心的农村改革,持续释放改革红利。探索宅基地平移、退出、收储等路径,盘活闲置农房、宅基地和集体建设用地,拓宽乡村建设和产业发展空间。在符合规划前提下,鼓励对依法登记的宅基地等农村建设用地进行复合利用。深化党支部领办土地股份合作社,统一发展产业项目,提升适度规模经营水平。因地制宜开展土地综合整治,探索农业“标准地”改革,推进农田集中连片、建设用地集中集聚,有效解决乡村振兴用地难问题。用足用好金融政策工具,着力破解融资难、融资贵问题。
七、着力推进强村富民。以共同富裕为目标,大力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促进中低收入农民增收。深化提升村党组织领办合作社和企业,健全完善联农带农机制,打造利益共同体,让更多农民在家门口就业。开展农村集体“三资”侵占挪用问题专项整治,完善农村集体“三资”监管体系。积极盘活集体资产、资源,探索发展物业经济、飞地经济等,壮大村级集体经济。鼓励村级集体经济组织联合组建村集体经济发展公司,抱团发展产业项目,依法依规承建乡村建设小型项目。落实“千企联千村”和部门联村活动,坚持以造血为主,发挥企业、部门优势,帮助发展产业项目,增强村庄和农民增收内生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