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以来,汶上县残联把教育就业工作摆上重要位置,坚持相关部门形成合力,坚持整合融合做加法,不断完善残疾人教育就业服务体系,切实提升了全县涉及残疾人的获得感、幸福感。
一、按比例就业和残保金工作实现突破。注重强化宣传,加强部门沟通协调,至10月底县残联共审核118家用人单位,审核成功90家,同比增长4.65%,认定安置残疾人309人;截止到11月21日,税务局完成残保金467.6万元,占比155.9% ,同比增长40.36%,增幅居全市第1位。
二、残疾人托养“托”出了美好生活。县域内现有汶上县康复医院、汶上县北城康复医院等2家残疾人集中托养机构;2023年,新发展东关社区“如康家园”、寅寺镇“如康家园”、苑庄镇“如康家园”等3家残疾人居家托养机构,共集中托养、居家托养残疾人312人,托养人数居全市第2位,坚持送“物质、政策、服务、环境”,“托”出了残疾人美好生活。
三、残疾人就业创业工作实现稳中加速。与安泰职业学校、梦业会计公司等企业合作,成立“汶上县残疾人职业培训基地”,订单式培训残疾人就业创业技能。2023年,共计培训残疾人338人,完成率170.71%,完成人数、完成率均居全市第2位;农村残疾人新增就业完成603.91%,城镇残疾人新增就业完成350%,居全市前列;“齐鲁手创”(旭光按摩中心)完成1家,8月31日被评为市级盲人按摩规范化机构;全县公益岗位新安置残疾人466人,居全市第3位;高校残疾人毕业生就业状况核实16人,完成率为100%、就业率为100%。
四、“如康家园”提升了服务承载能力。2023年,新建成2个社区“如康家园”,“如康家园”发展至17家。联合县委督考办每年2次对其运行情况进行专项督查,在康复、辅助性就业、日间照料等方面发挥了应有作用。全力以赴谋划开展2023年“99公益日”募捐活动,募捐资金额度居全市第3位,居全省第10位。
五、教育就业助残扶残工作体系进一步健全。2023年,全县共申报残疾人学生和困难残疾人家庭学生766人,已发放教育救助金57.35万元;联合县人社局共同开展6场残疾人集中岗位招聘活动,通过“汶上县残联”微信公众号及就业群发布就业信息120余条;4月11日,济宁市首家“立体助残示范基地”在汶上县爱心联盟协会揭牌运行,由此形成了“帮老+扶中+护幼”等多层面、全方位的“立体助残”新模式。其中采取“公司+农户+困难户+残疾人”生产加工模式对残疾人进行帮扶,带动200余名残疾人居家就业增收。9月15日,“汶上县爱心联盟协会”被中国助残志愿者协会确定为“第五批阳光助残志愿服务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