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政府信息公开 > 政策文件 > 部门文件
索引号: 11370830004335318B/2022-03047 组配分类: 部门文件
成文日期: 2022-09-30 发布机构: 县农业农村局
废止日期: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有效性: 有效

汶农字〔2022〕80号2022年汶上县大蒜秋种技术意见

发布日期:2022-09-30 11:37 浏览次数:
分享

为做好我县大蒜生产,进一步提升我县大蒜高产优质高效生产水平,以改善大蒜生长环境质量为重点,加强肥水管理和病虫草害防治,提高其产量和品质,增强市场竞争力,增加经济效益,特制定大蒜秋种技术意见,供参照执行。

一、精选蒜种

蒜种要精挑细选,妥善储存。一是在异地换种或专门留种田中挑取健壮成熟度好的蒜头作种蒜。掰种时,首先进行种瓣分选,剔除茎盘发黄、顶芽受伤、带有病斑、发霉的蒜瓣及过小蒜瓣。为防止病菌感染,掰开的种瓣要用多菌灵或甲基硫菌灵粉剂拌一下,然后平摊在阴凉通风处风干 8-12 个小时,以利于茎盘伤口愈合;二是蒜种或掰好的种瓣应存放在阴凉通风处,防止发生霉烂;三是播种前,再次剔除发霉、变黄、皱缩、带病的蒜瓣。选用蒜瓣肥大、色泽洁白、基部突起的蒜瓣,无病斑、无破损、无烂瓣、无夹心瓣、无弯曲瓣的种瓣,并进行分级播种,一般多选用一级蒜种,单瓣重 4-5 克。

二、整地施肥

大蒜为浅根性作物,喜湿怕旱,喜疏松、富含有机质的土壤。对于多年旋耕的地块,提倡每隔 2-3 年深耕一次,耕翻深度一般为 25-30 厘米,耕翻后,要适当晒垡,然后耙透、耙平、耙实,消灭明暗坷拉,达到上松下实,以利于提高播种、覆膜质量。对于早茬及受涝灾地块,要提前腾茬、凉茬,适时翻耕晒垡,为大蒜播种做好准备。

(一)提倡增施有机肥。有机肥不仅可以提高土壤通透性,改善土壤理化性状,而且可以为土壤有益微生物补充充足的食源,增加有益微生物数量,抑制病原菌的数量,使微生物、土壤和大蒜根系处于最佳共生状态,达到减轻重茬病害的目的。一般亩施生物有机肥 80— 120 公斤或堆沤肥1000-2000 公斤;腐熟厩肥 2000-2500 公斤。

(二)合理施用化肥,一般亩施纯N2—22 kg、P2O5 12—15kg、K2O 15—20kg。(土壤湿度较大的地块氮肥用量适当减少,以免出现烧苗现象)底肥提倡施用控释肥或缓释肥,以提高氮肥利用率,延长肥效,防止播种时烧苗。凡近三年未施用过中微量元素肥的地块,应亩施中微量元素肥 25 公斤左右。肥料与耕作层土壤要充分混匀,做到地平肥匀,上虚下实。于播种前整地做畦。

三、适期播种

(一)种子处理。可用25%噻虫嗪·咯菌腈·精甲霜灵悬浮种衣剂100毫升,对水2-2.5公斤,拌种150公斤左右,晾干后播种。或用50%克菌丹粉剂200克+77%硫酸铜钙粉剂200克+S 诱抗素40-50毫升对水4-6斤拌150公斤蒜种。也可采用菌剂拌种:枯草芽孢杆菌(M22+BS-10)或多粘类芽孢杆菌100克拌蒜种150公斤。

(二)播种。大蒜适宜的播种气温为 12-26℃,我县大蒜的适宜播期一般在10月5日至10月15日,最佳播期10月10日至10月15日,并根据天气变化灵活掌握。避免播种过早、气温过高造成根腐病发生早,死苗烂根严重,造成缺苗断垄。涝洼地块如因墒情不能耕翻,可直接打眼种植,抢时播种,年后加强肥水管理。一般播种与耕作的间隔时间不要少于5天,以防烧苗。秋播大蒜以越冬前长出4-6片真叶为宜。

(三)合理密植。合理密植是充分利用土地、空间、阳光,达到优质高产的关键措施。密度依种植目标而定。以蒜头为目标每667㎡的适宜度为2.5万-3.2万株左右;在确定密度时,应综合考虑品种特性、种蒜大小、播期早晚、土壤肥力、栽培方式和出口要求等。对于适播期内,墒情适中的地块,提倡机械化播种或机械打孔种植。从而提高播种效率、降低播种成本,增加播种密度,进一步提高大蒜产量。播种深度为蒜瓣顶部距地表 1—2cm,并将蒜瓣的腹背连线与播种行的方向平行,以减少叶片遮叠。播种沟要深浅一致,播种后覆土尽量均匀一致。

(四)适时灌水。播种后,要适时灌水,并灌足洇透。灌水的适宜时间是播种后 2—3 天,这时灌水能够苗齐苗壮,且易于放苗、不烧苗。

(五)化学除草。根据地块间不同的草相,不同的杂草密度,选用不同除草剂配方。按照化学除草技术操作规范,合理使用,禁止超量使用。一般每亩喷施33%二甲戊灵乳油200—250ml 或44%戊氧·乙草胺乳油150—200ml/亩或33%二甲戊灵乳油150ml加24%乙氧氟草醚30—40ml;对于猪秧秧较多的地块,每亩配施26%噁草酮150毫升。也可以根据农技部门建议,采用新型复配除草剂。

(六)地膜覆盖。浇水后能进地时要及时覆膜,必须将地膜拉紧、拉平,膜的边缘要压紧。这样,大蒜幼芽易顶破地膜,且膜不易被风鼓起,起到保温、保水、保肥、抑制杂草的作用。

四、冬前管理

(一)及时放苗。播种后灌水 2-3 天左右,蒜苗出土1/5至1/3时,就要进行放苗。可在清早或傍晚用浸水的麻袋拉或用扫帚拍,连拉(或拍)2—3天。最后实在不能出苗的,要用铁钩人工放苗。

(二)灵活掌握越冬水。越冬水有利于沉实土壤,平移地温,确保蒜苗安全越冬,并为早春大蒜返青提供良好的水分供应,弥补早春地温低不能浇水的不足。如越冬前无有效降雨,根据墒情和天气,于11月中旬适时浇好越冬水。

五、春季管理

大蒜春季管理的总的指导思想是早管巧管,分类管理,促根壮苗,稳中促壮,促进根系下扎,增加叶面积。

(一)及时喷施叶面肥,促根壮苗。当前气温回升,大蒜生长逐渐加快,对养分的需求量增加,应及时喷施优质叶面肥加入有机硅等展着剂。尤其对播种晚,苗情弱、叶色黄的地块,可选用 S-诱抗素、碧护、28-高芸薹等生长调节剂加入0.3%磷酸二氢钾、氨基酸或海藻酸液肥进行叶面喷施,7-10天喷一次,连喷2—3次。

(二)合理运筹肥水。此期水肥管理应掌握“看天、看地、看苗”的原则,由于今年大蒜自播种以来,降水偏少,土壤墒情偏差,因此,应根据天气情况,水肥管理尽可能提前,“起身水”要小水轻浇,少施或不施氮肥,可每亩冲施海藻酸(或氨基酸)等促根类液肥 10-15 公斤,弱苗多施些,壮苗少施些。4月20日前后,浇“催苔水”,并随水冲施“催苔肥”。根据苗情和肥力状况,可每亩冲施水溶性海藻酸(氨基酸)肥料 15-25 公斤加优质磷酸二氢钾 3 公斤。5月上旬,拔完蒜苔后,浇“膨头水”,追施“膨头肥”15-20公斤,有条件的可配合叶面施肥。此时正值蒜头膨大期,应保证充足的肥水供应。

(三)综合防治病虫害。随着气温升高,蒜田湿度增大,大蒜病虫害发生发展的趋势逐渐增大,因此,春季是大蒜病虫害综合防治的关键时期。应选用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合格药剂叶面喷施和冲施。

1.大蒜重茬病常年发生重的地块,应重点从改变施肥结构入手加强农业防治措施,追肥应由单纯无机型肥料向养地促根的有机肥料转变,配合施用适量优质微生物菌剂,能有效改善大蒜根际生长环境,促进根系发育,从而抑制和减轻大蒜重茬病害发生,特别是盐渍化重的地块,应减少甚至不施铵态氮肥,改施海藻酸(或氨基酸)液肥和微生物菌肥,增强根系活力,可有效减轻大蒜重茬障碍,抑制大蒜黄叶现象。

2.腐霉根腐病的防治:4月上旬,可结合浇“起身水”,每亩冲施精甲霜灵500克或三乙磷酸铝1000克,68%金雷(精甲代森锰锌),或85%异果定(甲霜灵硫酸铜钙)每亩次1公斤。

3.防治大蒜叶枯病。从3月中旬,大蒜叶枯病等病害流行初期,可用 60%唑醚·代森联、或10%苯醚甲环唑1500倍,7-10 天喷一次,连续喷2-3次。

4.大蒜叶锈病:从3月下旬加强田间调查,当田间出现零星病叶时,及时用 30%戊唑·肟菌酯(稳腾)750倍液,或30%苯醚·丙环唑(爱苗)1500 倍、或 18.7%嘧菌酯·丙环唑(扬彩)600 倍液,7-10 天喷一次,连喷 2-3 次,严防大面积流行。

5.防治大蒜地下害虫。可于4月上旬根蛆幼虫期,4月中旬韭蛆幼虫危害初盛期,结合浇水冲施药剂。可亩用辛硫磷 450—500ml 随水冲施,或按照植保部门防治方案科学防治,严禁使用其他违规违禁药剂,确保大蒜产品绿色、生态、安全。

六、适期收获

大蒜收获季节一般在5月中下旬(小满前后)。当大蒜植株基部叶片大都干枯,上部叶片逐渐呈现枯黄,顶部叶片3—4片保持绿色;观察蒜头、蒜瓣背部已凸起,瓣与瓣之间沟纹明显,时间一般在拔完蒜苔后15-20天。收获的大蒜要严防烈日暴晒,以防蒜头糖化,并做到防雨防潮,及时晾晒,以防发生霉变。


汶上县农业农村局      

2022年9月30日 

  (此件公开发布)       

信息来源:县农业农村局
打印 关闭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