汶政办字〔2022〕16号关于印发汶上县应急物资储备体系建设实施方案(2022—2030年)的通知
汶上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关于印发汶上县应急物资储备体系建设
实施方案(2022—2030年)的通知
汶政办字〔2022〕16号
各乡镇(街道)人民政府(办事处),县政府各部门,驻汶各单位,各企事业单位:
《汶上县应急物资储备体系建设实施方案(2022—2030年)》已经县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汶上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2022年6月7日
汶上县应急物资储备体系建设实施方案
(2022—2030年)
为加强汶上县应急物资储备体系建设,提高应对处置突发事件的能力和水平,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安全法》《山东省突发事件应对条例》《山东省应急物资储备体系建设规划(2020—2030年)》《济宁市应急物资储备体系建设规划(2021—2030年)》等要求,结合我县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本方案期限为2022—2030年。
一、总体要求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重要论述,深入落实国家、省、市、县部署,以建立健全集中统一的应急物资保障体系为目标,把应急物资保障作为全县应急管理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按照“统一调拨、平时服务、灾时应急、采储结合、节约高效”的原则,理顺体制、明确职责、优化布局、提升能力,完善应急物资储备管理机制,通过政府主导、市场化运作方式,构建政府、企业(商业)、社会、使用单位相衔接的应急物资储备体系,确保关键时刻拿得出、调得快、用得上、有保证,有效应对一般突发事件,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二、工作目标
按照立足平时准备、服务应急处置、服务应急保障的要求,科学确定应急物资的储备品种规模和储备方式比例,统筹规划全县应急物资储备布局。以补短板强弱项为导向、以理顺体制机制为保障、以整合优化职能为支撑。到2025年,基本建成分级分类管理、反应迅速、保障有力的应急物资储备体系,提升汶上县应急物资储备能力和管理水平。到2030年,建成分级分类储备、规模适度、品种齐全、布局合理、管理有序的应急物资储备体系,实现统一规划、统一布局、统一管理和统一调度,增强防范应对处置突发事件能力。
(一)应急物资管理体系健全完善。健全突发事件应急物资管理体制机制,形成职责分工明晰、管理职能完备、协作机制健全、灵敏高效、上下联动的应急物资管理体系。
(二)应急物资储备体系科学完备。构建以政府实物储备为基础、企业(商业)储备和产能储备为辅助、社会化储备为补充的应急物资储备格局,重点加强生活保障类、医疗卫生类、抢险救援类和特殊稀缺类物资储备,逐步形成品种丰富、规模适度、布局完善、信息共享、调拨高效的应急物资储备体系,基本满足应对处置一般突发事件的需要。
(三)应急救援队伍装备持续改善。加快构建综合消防救援队伍和专业救援队伍互为支撑的装备保障机制,加强应急救援队伍装备器材配备,促进综合性消防救援队伍能力显著提升、专业救援队伍不断壮大、社会应急救援力量健康有序发展,有效提升应急救援能力。
(四)应急物资要素配置持续优化。建立应急物资采购、生产调配、紧急调拨等制度,充分利用国家、省、市信息化平台,实现应急物资全方位数字化管理,为常态化与非常态化应急指挥调度提供信息化支撑。积极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模块化运输、物联网等数字技术,在应急、产业发展、资源调配、社会管理等方面更好发挥作用,提高应急状态下的要素高效协同配置能力。
专栏1 应急物资储备能力目标 | |||||||
品类 | 总体规模 | 2025年 | 2030年 | ||||
政府 储备 | 企业 (商业) 储备 | 产能储备 | 政府 储备 | 企业 (商业) 储备 | 产能储备 | ||
生活保障类 | 到2025年,达到保障0.5万集中转移安置人口15天基本生活的规模;到2030年,达到保障0.7万人集中转移安置人口30天基本生活的规模。 | 0.5万人 7天 | 0.5万人 5天 | 0.5万人保障能力:3天每天产能保障能力:0.125万(人·天) | 0.7万人 10天 | 0.7万人 7天 | 0.7万人保障能力:13天 每天产能保障能力:0.35万(人·天) |
医疗卫生类(卫健部门核算) | 到2025年,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类(Ⅰ类)应急物资储备达到保障0.1万人90天医疗救治的规模;突发医学紧急救援类(Ⅱ类)应急储备物资达到保障0.2万人15天紧急医学救援的规模。 到2030年,以上物资分别达到保障0.2万人90天医疗救治和0.3万人21天紧急医学救援的规模。 | Ⅰ类 0.1万人 1个月 | Ⅰ类 0.1万人 1个月 | Ⅰ类 保障能力:0.1万人1个月 每天产能保障能力:0.05万(人·天) | Ⅰ类 0.2万人1个月 | Ⅰ类 0.2万人 1个月 | Ⅰ类 保障能力: 0.2万人1个月 每天产能保障能力:0.1万(人·天) |
Ⅱ类 0.2万人 7天 | Ⅱ类 0.2万人 5天 | Ⅱ类 保障能力:0.2万人3天 每天产能保障能力:0.05万(人·天) | Ⅱ类 0.3万人 7天 | Ⅱ类 0.3万人 7天 | Ⅱ类 保障能力:0.3万人7天 每天产能保障能力:0.105万(人·天) | ||
抢险救援类 | 抢险救援类应急物资储备达到一般突发事件防范应对需要规模。重点抢险救援类应急物资储备达到较大突发事件防范应对需要规模。 | 按队伍建设标准配备消防火灾、生产安全事故、防汛抗旱等装备。 | 形成应急保障物资3小时运输圈,基本建成保证重点、辐射周边的全灾种物资储备体系。多灾种救援装备在县级综合性消防救援队伍配备不低于10%。 | ||||
特殊稀缺类 | 储备本县主要突发事件的防范应对所需要的特殊稀缺物资。 | 特种防护、救生、侦检、输转、堵漏等急需特殊稀缺物资具备一定储备量。 | 全灾种急需特殊稀缺物资储备达到本县突发事件防范应对需要规模。 |
专栏2 应急物资政府实物储备布局目标 | |
一、综合应急物资储备布局 | |
县级 | 建成仓储面积不低于2000平方米的县级综合应急物资仓库。 |
二、医疗卫生应急物资储备布局 | |
形成完备的县级公共卫生应急物资储备体系。 | |
三、专业性应急物资仓库布局 | |
防汛 抗旱 | 县级水旱灾害防御物资库仓储面积不低于2000平方米。 结合防汛抗旱专(兼)职队伍储存相关装备和物资,防汛抗旱队伍:①汶上黄河专业抢险队②水利抢险队伍。 |
森林 灭火 | 按照实际需求储备森林防灭火专业队员防灭火装备需要。 |
综合性消防 救援 | 结合县级综合性消防救援大队,储备各类抢险救援(包括但不限于灭火抢险救援)、个人防护等物资。 |
危化品事故 救援 | 结合县级综合性消防救援队伍、化工园区特勤消防站、危化品企业等,储备各类危化品事故抢险救援、个人防护等物资。 |
食品药品安全、生物灾害、环境事件、公共交通枢纽瘫痪、大规模停电、城市高层建筑倒塌、网络瘫痪、群体性聚集、飞机失事、矿山事故救援等应急物资,由各乡镇(街道)各职能部门根据需求利用原有仓储设施或租赁等方式储备。 |
三、重点工作
(一)完善应急物资储备管理体制机制
1.加强应急物资统筹管理。根据县委、县政府要求,积极推进应急物资储备体系建设工作,建立协调配合机制,整合优化分散在县直有关部门(单位)的应急物资管理职能,加快构建党委、政府统一领导,应急管理部门统筹协调,统分结合的应急物资储备管理保障体制。建立应急物资监督评估和动态监测制度,探索建立应急物资储备效能评估制度,实现统一规划、统一布局、统筹管理、统一调度。各乡镇(街道)结合本辖区实际建立相应工作机制。
2.实行分级分类储备。建立以县级储备为支撑、乡镇(街道)储备为支点、省市级储备为支持、周边地区储备为支援的应急物资储备体系。积极落实分级分类储备责任,结合历年突发事件发生频次及影响范围、群众生活习惯、民族习俗、灾害特点等,兼顾跨区域、跨部门增援需要,分别确定应急物资储备重点。根据应对处置一般突发事件所需,储备符合区域突发事件特点的应急物资,指导乡镇(街道)、村居(社区)等基层单位做好基层应急物资储备工作。各有关部门(单位)按职责承担应急物资储备任务,科学确定应急物资储备规模和方式。
专栏3 应急物资储备管理职能部门 | |
生活保障类应急物资 | 应急管理、发展和改革、商务等部门(单位) |
公共卫生应急物资 | 卫生健康、应急管理、发展和改革、工业和信息化、农业农村等部门(单位)分工负责 |
防汛抗旱应急物资 | 应急管理、水务、住房和城乡建设、东平湖管理、综合行政执法等部门(单位)分工负责 |
森林火灾应急物资 | 自然资源和规划、消防救援等部门(单位)分工负责 |
地震灾害应急物资 | 应急管理、发展和改革、消防救援等部门(单位)分工负责 |
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物资 | 应急管理、生态环境、发展和改革等部门(单位)分工负责 |
消防救援应急物资 | 消防救援等部门(单位) |
生物灾害应急物资 | 自然资源和规划、农业农村等部门(单位)分工负责 |
食品药品安全事件应急物资 | 市场监管、工业和信息化、卫生健康等部门(单位)分工负责 |
环境应急物资 | 生态环境等部门(单位) |
交通运输事故应急物资 | 交通运输、公安等部门(单位)分工负责 |
电力事故应急物资 | 发展和改革、供电等部门(单位)分工负责 |
建筑安全事故应急物资 | 应急管理、消防救援、住房和城乡建设等部门(单位)分工负责 |
网络信息安全事件应急物资 | 网信办、基础电信运营企业(电信、联通、移动、铁塔等)等部门(单位)分工负责 |
大规模群体性事件应急物资 | 公安等部门(单位) |
其他相关部门(单位)按职责承担应急物资储备保障任务,并建立本部门(单位)应急物资储备制度。 |
3.建立健全分级响应协同保障机制。自然灾害、事故灾难或者公共卫生事件发生后,各级应首先动用本级应急物资储备。在本级储备难以保障时,可向上一级提出应急物资调用申请,调用申请应明确需要调用的应急物资种类、规格、数量、调运时间和地点等内容。县级应急管理部门统筹全县应急物资的调配调用,建立协同保障机制,经县应急物资保障领导小组同意,向有关乡镇(街道)和县直有关部门发出调拨指令,各级各有关部门(单位)要严格执行调拨指令,负责组织实施应急物资调运等工作,并及时报告应急物资调运情况。发生较大突发事件,可向市级申请调拨应急物资。发生社会安全事件由公安部门统筹调拨物资。
4.加强规范制度建设。制定汶上县应急物资储备管理制度规范,对应急物资储备管理的职责分工、采购储备、仓储管理、调拨运输、分发使用、回收报废、维护保养、经费保障等进行规范,明确工作规程,完善响应程序。执行应急物资储备相关标准。健全应急物资紧急征用补偿制度,推进应急物资储备保障规范化、标准化建设。
5.建立持续改进完善机制。结合各地一般突发事件典型案例,通过情景推演、模拟演练、复盘实操等方式,对应急物资储备体系进行环节检验、能力评估。结合部门需求和专家论证意见,定期对储备体系查漏补缺,确保应急物资储备能适应形势任务需要并实现螺旋上升式改进,持续改进完善全县应急物资储备体系。
(二)加强物资储备库基础建设
1.提升综合仓储设施建设布局。加强政府实物储备能力建设,依托综合性物流中心、国有粮食储备库或产能企业仓库统筹建设综合应急物资仓库,仓储面积不低于2000平方米。
2.加强专业仓储设施建设布局。依托综合应急物资储备库,规划建设卫生应急物资仓储设施,形成完备的公共卫生应急物资储备系统。建设1处仓储面积不低于2000平方米的县级水旱灾害防御物资库。各有关部门(单位)根据实际需求建立专业应急物资储备仓储设施。
(三)加强生活保障类物资储备
1.强化政府实物储备。发挥政府实物储备的民生保障主导作用,重点储备2大类4中类10小类生活保障应急物资(见专栏4),确保一般突发事件发生12小时内保障受灾人员得到初步救助,24小时内保障受灾人员得到基本生活救助。按照国家相关标准,县级政府应储备能够保障0.5—0.7万紧急集中转移安置人口的物资。自2022年起,逐年加大政府实物储备规模,到2023年底,县级政府实物储备达到国家规定标准并实现动态平衡。
专栏4 生活保障类应急物资储备品种 | |||
应急保障类别 (大类) | 任务类型 (中类) | 作业方式或物资功能(小类) | 重点应急物资名称 |
1.现场管理 与保障 | 1.1 现场安全 | 1.1.1 现场照明 | 手电筒、探照灯、应急灯、移动式升降照明灯组、帐篷灯、蜡烛、荧光棒等 |
1.2能源 动力保障 | 1.2.1 应急动力 | 燃油发电机组等 | |
2.生命救援 与生活救助 | 2.1 人员庇护 | 2.1.1 临时住宿 | 帐篷(单帐篷、棉帐篷、功能性帐篷)、宿营车(轮式、轨式)、移动房屋(组装、集装箱式、轨道式、轮式)、折叠床、蚊帐、棉被、睡袋、火炉、桌椅等 |
2.1.2 保暖衣物 | 棉大衣、防寒服、棉鞋、棉袜、毛毯等 | ||
2.1.3 卫生保障 | 沐浴车、简易厕所(移动、固定)、垃圾箱(车、船)、洒水车、真空吸污车、垃圾袋、医用污物塑料袋、消毒液、洗洁用品、个人卫生用品等 | ||
2.2 饮食保障 | 2.2.1 食品加工 | 炊事车(轮式、轨式)、主副食半成品加工车、移动厨房、野外灶具、炊具、餐具等 | |
2.2.2 饮用水净化 | 应急净水车、过滤净化机(器)、水箱、水袋等 | ||
2.2.3 粮油食品供应 | 面粉、大米、小包装成品粮、方便食品(罐头、压缩食品、真空包装食品)、食用油等 | ||
2.2.4 其他食品供应 | 肉禽、蛋品、蔬菜、食用盐、其他调味品等 | ||
2.2.5 生活用水供应 | 应急运水车、瓶装水、桶装水等 |
2.加强企业(商业)储备和产能储备。对于一般突发事件发生后需要快速供应且难以长期储存的物资,发挥财政政策的引导激励支持作用,实行企业(商业)储备。到2030年底,企业(商业)储备能够保障0.7万紧急集中转移安置人口7天所需的物资,产能储备能够保障0.7万紧急集中转移安置人口13天所需的物资,主要储备矿泉水、肉食品、食盐、食糖、药品以及少量的成品粮、食用油等生存或生活必需品。各有关部门(单位)应选择实力强、信誉好的企业作为承储企业,每年年初组织对企业(商业)储备和产能储备合同进行修订完善。
(四)加强医疗卫生类物资储备
1.科学确定储备品种和规模。根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日均医用物资消耗上限,按照不少于3个月的用量,重点储备人员安全防护、紧急医疗救护等应急物资。建立完善政府实物储备、企业(商业)储备、产能储备机制,科学确定卫生类应急物资储备的品类、规模、方式和布局,加大重点应急物资采购储备,确保关键时刻拿得出、调得快、用得上。
2.提升专业仓储能力。规划建设卫生应急物资仓储设施,储备现场监测、人员安全防护、紧急医疗救护等医疗卫生物资。
3.强化产能储备。立足我县产业实际,建立或储备必要的医疗卫生应急物资生产线,并动态优化调整。支持应急征用企业实施稳产、扩产、转产等技术改造,保障医疗卫生物资产能稳中有升。支持相关科研机构及企业研发医疗器械,加快公共卫生领域科技成果转化。
专栏5 医疗卫生类应急物资储备品种 | |||
应急保障类别 (大类) | 任务类型 (中类) | 作业方式或物资功能(小类) | 重点应急物资名称 |
1.现场管理 与保障 | 1.1 现场监测 | 1.1.1 疫病监测 | 电子测温仪、现场采样仪(器、箱)、生物样品运输箱、动物疫病监测仪器、生物快速侦检仪、红外监测仪、病原微生物检测车等 |
2.生命救援 与生活救助 | 2.1 人员安全防护 | 2.1.1 卫生防疫 | 防护服、防护口罩、防护眼镜、防护鞋帽、乳胶手套或橡胶手套等 |
2.2 紧急医疗救护 | 2.2.1 伤员固定与转运 | 颈托、躯肢体固定托架(气囊)、关节夹板、担架、隔离担架、急救车、直升机救生吊具(索具、网)等 | |
2.2.2 院前急救 | 急救箱或背囊、除颤起搏器、输液泵、移动ICU、心肺复苏机、简易呼吸器、多人吸氧器、便携呼吸机、氧气机(瓶、袋)、高效轻便制氧设备、软体高压氧舱、手术床、麻醉机、监护仪、小型移动手术车、洗眼器、重伤员皮肤洗消装置、脱脂纱布、敷料、输液袋等 | ||
2.2.3 药品疫苗 | 抗生素、解热镇痛、麻醉、解毒、抗过敏、抗寄生虫等各类常用药,血浆、人用疫苗、抗毒血清等 |
(五)加强抢险救援类物资储备
抢险救援类物资以政府实物储备和专业队伍能力储备为主要储备方式。企业(商业)储备重点面向具有使用率不高、市场供应充足、不具备政府储存条件等特点的抢险救援物资。产能储备重点面向具有急需程度低、生产周期短、能迅速投产或转产、需求量大且易损易耗或保质期短等特点的抢险救援物资。
1.防汛抗旱抢险救援类物资储备。依托水旱灾害防御物资库,防汛抗旱类重点储备现场管理与保障类、工程抢险与专业处置等2大类物资,包括防汛抢险打桩机、自移动排水泵车、水下焊接、切割设备等应急物资;水旱灾害防御类重点储备工程抢险与专业处置类物资,包括抢险自卸车、多功能打桩机、自移动排水泵车、喷泵组合式抢险舟等应急物资,包括挡水子提、吸水膨胀袋、砂石料和块石等消耗类和非装备类应急物资。
2.森林火灾抢险救援类物资储备。依托森林火灾救援物资储备库,结合县级森林消防专业救援队伍,重点储备工程抢险与专业处置类物资,包括割灌机、风力灭火机、移动式排烟机、灭火拖把等应急物资。
3.危化品事故抢险救援类物资储备。结合综合性消防救援队伍、化工园区特勤消防站、危化品企业,储备各类抢险救援、个人防护等物资。重点储备多功能机器人、低空探测飞行器、防毒面具、洗消车、洗消帐篷等应急物资。
4.地震灾害抢险救援类物资储备。结合综合消防救援等专业队伍储备,重点储备流动地震测震台、抢险破拆、侦测等应急物资。
5.其他。其他抢险救援物资储备由相关职能部门(单位)根据保障任务和实际需求采用适当方式储备。
专栏6 其他抢险救援物资储备 |
1.食品药品安全事件。由各职能部门(单位)根据需求采用适当方式储备。应急物资包括检测车辆、快检装备等。 2.生物灾害。农业病虫害由各职能部门(单位)根据需求采用适当方式储备,应急物资包括生物灾害监测、药剂喷洒设备、防控药剂及器械等。林业病虫害由各职能部门(单位)根据需求采用适当方式储备,应急物资包括生物灾害监测、药剂喷洒设备、杀虫药剂等。 3.环境事件。由各职能部门(单位)根据需求采用适当方式储备。应急物资包括安全防护用品、环境应急监测设备、堵漏作业装备物资、溢油应急处置装备物资、污染物收集处置装备物资等。 4.公共交通枢纽瘫痪。由公安机关、交通运输部门根据需求采用适当方式储备。公安机关负责储备抢险救灾需用的警用物资,交通运输部门负责储备其他抢险救援物资。应急物资包括路上运输、应急动力、生活饮食、住宿保障、保暖衣物等。 5.大规模停电。由各职能部门(单位)根据需求采用适当方式储备。应急物资包括电网抢修作业、现场照明、无线通信、应急动力等。 6.城市高层建筑倒塌。由各职能部门(单位)根据需求采用适当方式储备。应急物资包括生命搜救、现场警戒、破拆起重等类别。 7.网络瘫痪。由各职能部门(单位)根据需求采用适当方式储备。应急物资包括通信设施抢修、通用防护、现场警戒、无线通信、通信抢修恢复、应急动力、水工工程作业、网络通信、现场照明、防洪排涝作业、临时住宿、陆地运输等类别。 8.大规模群体性聚集事件。由各职能部门(单位)根据需求采用适当方式储备,应急物资包括群众饮食、住宿帐篷、保暖衣物等。公安机关负责警用物资储备,发展和改革部门等负责其他物资储备。 |
(六)加强特殊稀缺类物资储备
特殊稀缺类物资对于应对处置一般突发事件作用巨大且价值较高、市场稀缺,以政府实物储备和专业队伍储备为主,企业(商业)储备和产能储备为补充;对于短期内急需的工程机械装备,尽可能通过社会化储备方式储备;实战化物资装备,根据实际需求,重点依托综合性救援队伍和专业救援队伍配备。
(七)加强应急救援队伍装备配备
专业队伍能力储备是应急救援类物资装备的重要储备方式。全县在现有和新建的综合消防、防汛抗旱、森林防火等应急救援队伍的基础上,依托企业、社会救援队伍新建县级专业应急救援队伍。按相关规定标准和实际需求配备相应物资装备。
1.综合性消防救援队伍装备器材。加强县消防救援大队队伍建设。强化特殊装备器材配备,提高重大灾害综合救援能力。优化消防执勤布防体系,加强多种灾害处置装备器材配备,提高应急救援装备配备水平。
2.防汛抗旱专业队伍装备器材。培育建设1—2支防汛抗旱(水旱灾害防御)专业力量,配备大流量移动泵站等重要装备器材。强化具有水旱灾害防御任务的大中型水利工程管理单位常备队伍建设,并配备足额装备器材。
3.森林火灾救援专业队伍装备器材。依托我县森林火灾储备库,建设森林消防救援队伍,配备森林火灾救援专业队伍装备器材,提高森林火灾防御能力。
4.其他救援队伍装备器材。加强汶上县气象灾害、生物灾害、地质灾害等专业抢险救援队伍装备器材配备,提高专业抢险救援能力。鼓励社会化救援队伍建设,依托现有企业、民兵组织、民间救援队等社会化应急救援队伍,加强专业救援队伍与社会化救援队伍培训演练工作,指导社会化救援队伍配备相关的应急物资装备,提高全县社会化队伍的专业能力,完善全县各类灾害应急救援队伍以及物资(装备)储备体系。
(八)增强应急物资要素配置能力
1.建立应急采购调拨机制。根据实际情况评估应急物资需求,并制定应急物资采购储备规划,健全应急物资分级分类储备规模和目录,科学确定政府实物储备、企业(商业)储备、产能储备和社会化储备的比例及数量。按需制定应急物资年度采购计划,规范采购流程,提高采购效率。科学合理制定应急物资紧急筹措计划,建立健全统一高效的调拨机制,完善调拨程序,规范调拨流程,形成上下联动、横向协作、部门互动、资源共享的应急物资调拨保障制度,提高社会救援力量参与积极性。
2.建立集中存储轮换机制。按照“总量稳定、用旧储新、等量补充、动态轮换”的原则,健全分级负责、紧密衔接、科学高效的应急物资轮换管理制度,科学确定应急物资储存期限,结合各类突发事件的特点以及救援队伍装备配备需求,通过供应周转、调拨使用、市场销售、返厂轮换、代储轮换等模式,适时倒库更新,实现应急物资储备的良性循环,最大限度发挥物资存储效能。
3.建立保障联动机制。建立政府实物储备、企业(商业)储备、产能储备、专业队伍能力储备和社会化储备互联互通的应急物资保障联动机制。根据应对处置需求,依次动用实物、队伍、企业、产能等储备,以紧急采购、临时征用、社会捐赠等作为补充,形成稳定可靠的应急物资供应链。建立应急状态下紧急生产、紧急采购等紧急保障机制,构建全县统一、联通省市的应急物资采购供应平台。规范完善应急物资紧急生产程序,统一组织原材料供应、安排定点生产、强化能源要素保障,确保生产供应有序有力。
4.建立高效运输配送机制。依托各类交通设施,建立应急物资优先通道和快速通行、快速通关机制,提高应急物流配送效率。贯彻执行高速公路应急物资和应急队伍运输免费通行制度。建立应急物资专业运输配送制度,补齐医药、冷链物流短板。借助社会力量,与大型物流企业深入合作,提高应急物资分发和配送能力,实现物资调运1小时运输圈全覆盖。
5.建立应急物资社会化储备机制。对不宜由政府储备的易耗类、保质期短的物资和大型装备,统筹利用企业、个人仓储设施,采取签订协议储备合同、协议供货合同、委托代储等多种方式,实施社会化储备。制定并宣传推广县级应急物资社会化储备建议清单,鼓励、引导、指导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和家庭储备必要应急物资。
6.加快培育应急产业。加大政策扶持力度,优化产业布局,推动优势产业发展。鼓励高校与企业产学研相结合,推广应急物资与装备应用,提高产业转换能力,优化和稳定产业链、供应链。
(九)提升应急物资储备管理信息化水平
按照“集中管理、统一调拨、平时服务、灾时应急、采储结合、节约高效”的原则,充分利用国家、省、市现有平台,将全县应急物资信息采集、储备、使用、回收等过程纳入平台管理,提升汶上县应急物资储备信息化管理水平,为平时管理和灾时指挥调度提供信息化支撑。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级党委、政府加强对应急物资储备管理工作的组织领导,统筹推进本方案实施,建立工作协调机制,研究确定应急物资储备管理有关重大政策、机制创新、重大事项、重大工程建设等问题。各级各部门根据职责分工,落实工作责任,强化统筹协调,形成工作合力,加快推进方案实施。
(二)制定工作方案。各级各部门结合实际,分解细化总体目标、分类目标和重点任务,确定年度工作目标,制定工作方案,落实责任部门和责任人,明确时间表、路径图,积极稳妥组织实施。对于各级党委、政府确定的重点建设工程(项目),科学安排进度,保障资金投入,加快落实各项建设条件,推动取得实质性进展。
(三)强化政策扶持。各级要加强对政府应急物资储备资金的预算管理,年度储备计划应当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及财政收支状况相适应,与本级预算相衔接,保障应急物资储备。加强资金保障,为应急物资储备体系建设提供有力支撑。整合各类信息资源,建立健全生产企业、经营单位、社会组织等多方参与的应急物资共用共享机制,制定征用补偿制度,实现应急物资供需有效衔接。充分发挥保险机构作用,丰富保险种类,扩大保险承保和赔付范围,完善风险分担机制。
(四)加强监督评估。各级各部门要切实履行职责,统筹协调推进落实方案确定的目标、任务。对方案执行情况进行定期评估和监督检查,确保方案顺利实施。
附件:1.生活保障类应急物资重点储备品种
2.医疗卫生类应急物资重点储备品种
3.抢险救援类应急物资重点储备品种
附件1
生活保障类应急物资重点储备品种
应急保障类别 (大类) | 任务类型 (中类) | 作业方式或物资功能 (小类) | 重点应急物资名称 |
1.现场管理 与保障 | 1.1 现场安全 | 1.1.1 现场照明 | 手电筒、探照灯、应急灯、移动式升降照明灯组、帐篷灯、蜡烛、荧光棒等 |
1.2能源 动力保障 | 1.2.1 应急动力 | 燃油发电机组等 | |
2.生命救援 与生活救助 | 2.1 人员庇护 | 2.1.1 临时住宿 | 帐篷(单帐篷、棉帐篷、功能性帐篷)、宿营车(轮式、轨式)、移动房屋(组装、集装箱式、轨道式、轮式)、折叠床、蚊帐、棉被、睡袋、火炉、桌椅等 |
2.1.2 保暖衣物 | 棉大衣、防寒服、棉鞋、棉袜、毛毯等 | ||
2.1.3 卫生保障 | 沐浴车、简易厕所(移动、固定)、垃圾箱(车、船)、洒水车、真空吸污车、垃圾袋、医用污物塑料袋、消毒液、洗洁用品、个人卫生用品等 | ||
2.2 饮食保障 | 2.2.1 食品加工 | 炊事车(轮式、轨式)、主副食半成品加工车、移动厨房、野外灶具、炊具、餐具等 | |
2.2.2 饮用水净化 | 应急净水车、过滤净化机(器)、水箱、水袋等 | ||
2.2.3 粮油食品供应 | 面粉、大米、小包装成品粮、方便食品(罐头、压缩食品、真空包装食品)、食用油等 | ||
2.2.4 其他食品供应 | 肉禽、蛋品、蔬菜、食用盐、其他调味品等 | ||
2.2.5 生活用水供应 | 应急运水车、瓶装水、桶装水等 |
附件2
医疗卫生类应急物资重点储备品种
应急保障类别 (大类) | 任务类型 (中类) | 作业方式或物资功能 (小类) | 重点应急物资名称 |
1.现场管理与 保障 | 1.1 现场监测 | 1.1.1 疫病监测 | 电子测温仪、现场采样仪(器、箱)、生物样品运输箱、动物疫病监测仪器、生物快速侦检仪、红外监测仪、病原微生物检测车等 |
2.生命救援与 生活救助 | 2.1 人员安全防护 | 2.1.1 卫生防疫 | 防护服、防护口罩、防护眼镜、防护鞋帽、乳胶手套或橡胶手套等 |
2.2 紧急医疗救护 | 2.2.1 伤员固定与转运 | 颈托、躯肢体固定托架(气囊)、关节夹板、担架、隔离担架、急救车、直升机救生吊具(索具、网)等 | |
2.2.2 院前急救 | 急救箱或背囊、除颤起搏器、输液泵、移动ICU、心肺复苏机、简易呼吸器、多人吸氧器、便携呼吸机、氧气机(瓶、袋)、高效轻便制氧设备、软体高压氧舱、手术床、麻醉机、监护仪、小型移动手术车、洗眼器、重伤员皮肤洗消装置、脱脂纱布、敷料、输液袋等 | ||
2.2.3 药品疫苗 | 抗生素、解热镇痛、麻醉、解毒、抗过敏、抗寄生虫等各类常用药,血浆、人用疫苗、抗毒血清等 |
附件3
抢险救援类应急物资重点储备品种
应急物资品种 (大类) | 现场任务类型 (中类) | 主要作业方式或 物资功能(小类) | 重点应急物资名称 |
1.现场管理与保障 | 1.1 现场监测 | 1.1.1 观察测量 | 工业内窥镜、测绘仪器、探测机器人、航拍设备、遥测设备、低空探测飞行器、现场监测图传设备、卫星遥感接收设备等 |
1.1.2 环境监测 | 温度(热量)测量仪表、土壤分析仪、水质分析仪、有毒有害气体检测仪、化学品检测仪、爆炸物检测仪、重金属监测仪等 | ||
1.2 现场安全 | 1.2.1 现场照明 | 手电筒、防风灯、防水灯、探照灯、应急灯、移动式升降照明灯组、抢险照明车、帐篷灯、蜡烛、荧光棒、头灯等 | |
1.2.2 现场警戒 | 移动式交通信号装置、警戒标志杆(柱、牌)、安全警戒带、警示灯、紧急疏散标志灯、警报器(电动、手动)、照明弹、信号弹、烟雾弹、发(反)光标记等 | ||
1.3 应急通信和 指挥 | 1.3.1 有线通信 | 电话交换机、通信调度机、电话机、传真机、光通信设备、载波通信设备等 | |
1.3.2 无线通信 | 蜂窝移动通信系统(移动电话)、集群通信系统(手持台、车载台)、微波通信设备、无线电台、对讲机、卫星通信系统(卫星电话)等 | ||
1.3.3 网络通信 | 网络通信设备、网络安全设备、计算机网络设备、网络信息传送设备、移动指挥车、移动应急平台等 | ||
1.3.4 广播电视 | 应急广播系统、收音机、电动喇叭、手持扩音器、电视信号接收设备、大屏幕信息显示设备、电视机等 | ||
1.4 紧急运输保障 | 1.4.1 陆地运输 | 大、中、小型客车,平板运输车、越野车、沙漠车、摩托雪橇、全地形运输车、水陆两栖运输车、危化品运输车等 | |
1.4.2 铁路运输 | 客运列车、货运列车、专业作业列车、电气机车、内燃机车等 | ||
1.4.3 水上运输 | 大、中、小型客船,滚装客船、应急驳船、应急拖轮、气垫船、冲锋舟、救生船、橡皮艇、沼泽水橇、汽车轮渡等 | ||
1.4.4 空中运输 | 客运飞机、货运飞机、专用作业飞机、直升机、空投器材与吊挂装置等 | ||
1.5 能源动力保障 | 1.5.1 应急动力 | 汽柴油发动机、燃油发电机组、应急发电车(轮式、轨式)、应急电源车等 | |
1.5.2 燃料供应 | 汽油、柴油、煤油、天然气、液化气、固体酒精等燃料,干电池、蓄电池(配充电设备)、燃料电池等,应急运油车、应急加油车等 | ||
1.5.3 气液压动力 | 空气压缩机、液压动力站、乙炔发生器、工业氧气瓶等 | ||
2.生命救援与生活救助 | 2.1 人员安全防护 | 2.1.1 消防防护 | 消防头盔、消防手套、消防靴、避火服(防火服)、隔热服等 |
2.1.2 化学与放射 | 防毒面具、防化服、防化手套、防化靴、防化护目镜、防辐射服、碘片等 | ||
2.1.3 防高空坠落 | 保护气垫、防护网、安全带、安全钩、救生绳等 | ||
2.1.4 通用防护 | 安全帽(头盔)、手套、安全鞋、工作服、安全警示背心、垫肩、护膝、护肘、防护镜、雨衣、水靴、呼吸面具、氧气(空气)呼吸器、呼吸器充填泵等 | ||
2.2 生命搜索与 营救 | 2.2.1 生命搜索 | 生命探测仪(声学、电磁、化学、红外线、视频)、搜索机器人、生物传感器、搜救犬、搜救雷达,求救信号发送机、接收机等 | |
2.2.2 攀登营救 | 上升(下降)器、救生滑轮组、高层缓降器、高空顶液压车、救生软梯、救生滑道、充气滑梯、抛绳器、救生吊篮等 | ||
2.2.3 破拆起重 | 切割工具、扩张工具、破碎工具,牵拉、液压和气动撑,吊车、叉车,葫芦、绞盘、千斤顶等 | ||
2.2.4 水下营救 | 潜水服、水下照明灯、水下通信设备、水下呼吸设备、救生圈、救生衣、漂浮绳、水下探测设备、水下切割工具、水下工程设备等 | ||
2.2.5 通用工具 | 普通五金工具、铁锹(铲)、铁(钢)钎、斧子、十字镐、大锤、挠钩、撬棍、滚杠、绳索、电钻、电锯、无齿锯、链锯等 | ||
3.工程抢险与专业处置 | 3.1 交通与岩土 工程抢修 | 3.1.1 岩土工程施工 | 推土机、挖掘机、铲运机、工程钻机、凿岩机、碎石机、装载机、打桩机、压拔桩机、平整机、翻土机、液压抛石机、液压岩石钻、水泥切割锯、电镐、风镐等 |
3.1.2 抗雪除冻作业 | 扫雪车、吹雪机、铲雪机、抛雪机、热风式除雪机、融雪剂撒播机、铲雪锹、除冰车、破冰机、破冰船、灭雹高射炮、融雪剂、防滑链等 | ||
3.1.3 公路桥梁抢修 | 稳定土摊铺机、碎石撒布机、平地机、铣刨机、压路机、夯实机、软地面铺设车、应急路面材料等 | ||
3.1.4 应急桥梁搭建 | 舟桥、吊桥、浮箱、钢梁桥、吊索桥、应急机动舟桥、应急装配式钢桥、应急机械化桥等 | ||
3.2 电力工程抢修 | 3.2.1 电网抢修作业 | 电力设备检测车、电网输变电设备、电网应急抢修工器具、电网抢修材料等 | |
3.2.2 配电设备抢修 | 配电箱(开关)、电线杆、防爆电缆、防水电缆、铜芯铝绞线、合成绝缘子、玻璃绝缘子等 | ||
3.3 通信工程抢修 | 3.3.1 通信抢修恢复 | 应急通信车、光纤熔接设备、应急通信抢修工器具等 | |
3.3.2 通信设施抢修 | 通信基站设备、通信杆(塔)、通信线缆等 | ||
3.4 污染清理 | 3.4.1 堵漏作业装备 与材料 | 金属堵漏套管、管道密封套、堵漏枪、堵漏工具(注入式、粘贴式、电磁式、柔性施压式、气动吸盘式)、堵漏密封胶、木制堵漏楔、管道粘结剂、堵漏袋、下水道阻流袋等 | |
3.4.2 污染物收集 | 抽吸泵、排污泵、移动拦截工具、移动存储设施、有毒物质密封桶、污水袋、吸附袋、活性炭等 | ||
3.5 防汛抗旱 | 3.5.1 防水防雨作业 | 帆布、苫布、彩条布、防水卷材、防渗布料、防水材料等 | |
3.5.2 防洪排涝作业 | 防洪挡水板、编织袋、麻袋、复膜编织布、防管涌土工滤垫、围井围板、快速膨胀堵漏袋、防洪子堤、钢丝网兜、铅丝网片、排水管件等 | ||
3.5.3 抗旱打井浇灌 | 找水仪器、打井机、洗井机,移动浇灌、喷滴灌设备器材,储水罐等 | ||
3.5.4 水工工程作业 | 移动排水抢险车、潜水泵、深水泵、大功率供排水装置、排水管材等 | ||
3.6 其他专业处置 | 3.6.1 火灾处置 | 消防车(船、飞机)、大功率水泵车、泡沫供应车、灭火器、风力灭火机、移动式排烟机、灭火拖把、油锯、割灌机、森林灭火器材等 | |
3.6.2 溢油应急处置 | 应急溢油清污船、溢油回收装备(收油机)、消油剂喷洒装置、油污土壤清洗车、含油废弃物焚烧装备、含油泥沙油分离装备、阻燃型围油栏、吸油毡、吸油索、隔油浮漂、凝油剂、消油剂、收油网、储油罐等 | ||
3.6.3 核应急响应 | 辐射监测仪、辐射剂量计(仪)、能谱仪、移动式辐射检测车、放射性污染处置装置、放射性去污洗消装置、核设施应急补水装置等 | ||
3.6.4 生物灾害应对 | 动植物样本监测采样装置、有害生物诱捕器、杀虫灯、有害生物消杀药械(剂),人员防护、照明设备等 | ||
3.6.5 矿山救援 | 矿用风机、矿用风筒、井下轻型救灾钻机、大口径救生钻机、井下快速抢险掘进机、井下快速成套支护装备、钻机随钻测斜仪、井下快速密闭设备、井下灭火装置、灾区有毒有害气体排放系统、矿井排水救灾装备、矿用排沙潜水泵等 | ||
3.6.6 危险化学品处置 | 强酸、碱洗消器(剂),洗消喷淋器、洗消液均混罐、移动式高压洗消泵、高压清洗机、洗消帐篷、生化细菌洗消器(剂)等 | ||
3.6.7 水上救捞 | 救助船、抢险打捞起重船、潜水工作母船、半潜驳船、打捞装备、救生艇(筏)、减压舱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