汶上县粮食仓储物流设施建设现状存在的问题和建议 |
||||
|
||||
一、汶上县主要粮食作物生产状况 汶上农业基础优越,水系丰富,大汶河从东向西穿过汶上,泉河、小汶河由北向南流经汶上,汇入京杭大运河,县内的南旺分水工程被誉为“北方都江堰”,毛泽东主席曾评价此项工程为“汶河分流南北,北汇黄河,南入江苏,三分朝天子,七分下江南”。汶上总面积877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93.9万亩,主要粮食作物小麦播种面积均稳定在70万亩上下,小麦年产42万吨,玉米年产48万吨,小麦品质较好,有近70%达到国标二等品质,是典型的农业大县、商品粮主产区。 二、汶上县粮食仓储设施状况 汶上县国有粮食仓储企业2家,汶上县民泰国家粮食收储库有限公司、汶上县天仓粮食收储有限公司,汶上县民泰国家粮食收储有限公司现有仓房容量17858吨,食用油仓储罐容量240吨,汶上县天仓粮食收储有限公司现有仓房容量130820吨(康驿收储所11310吨、苑庄收储所35000吨、杨店收储所10300吨、义桥收储所16140吨、寅寺收储所18940吨、军屯收储所13000吨、南旺收储所23000吨,其他收储站所3130吨),另外,中央储备粮济宁直属库汶上收储有限公司(寅寺)60000吨,济宁市润泽粮油收储站汶上次邱库40000吨,山东利生集团汶上面业有限公司40000吨,汶上县恒盛面业有限公司20000吨,其它种植合作社、种粮大户和个体工商户仓房6万吨。全县仓房容量可达36万吨,可以说仓储体量较大。 三、粮食库存状况 虽然,汶上县仓房容量较大,但是,粮食库存量并不大,粮食仓房设施利用率低,如果中储粮等大型粮食收储企业不租赁合作,仓房将闲置,直接造成企业损失。目前,汶上县国有粮食仓储企业储存粮食103969吨,汶上县天仓粮食收储中心苑庄收储所代储小麦23445吨,济宁润泽收储有限公司次邱库储存小麦26724吨,中储粮济宁直属粮库汶上有限合作公司(寅寺)库存小麦53800吨,均为政策性粮食,粮权属于中央储备粮济宁直属粮库,仓储企业承担粮食的收购、保管职责,不具有粮食的出库销售、拍卖资格。另外,汶上地方储备小麦规模27000吨、地方储备食用植物油210吨,由汶上县民泰国家粮食收储库有限公司承储。 四、存在的问题 (一)汶上县国有粮食仓储设施由于建设年代较久,仓房设施普遍存在老旧现象,分布于县域内各乡镇,仓储规模较小,在统购统销时期发挥出了重要作用,现缺少智能化储粮仓、低温储粮仓,一些储粮新技术使用率低。比如,仓内粮食环流熏蒸、微机测温、远程监测等一些储粮新技术没能得到推广。特别是氮气气调储粮、非化学防治储粮害虫、膜下环流通风等技术没有使用。再就是,汶上县天仓粮食收储有限公司存有建于2009、2010年度的轻钢顶仓房,这部分仓房已不符合中储粮储粮规范要求,存在轻钢顶仓房的收储所有南旺收储所、寅寺收储所、杨店收储所、义桥收储所、军屯收储所。目前,轻钢顶仓房处于闲置状态,给本已困难的收储企业带来沉重负担。 (二)粮食仓储物流环节还存在传统模式。随着粮食流通市场化,粮食产购储加销涉及主体众多,流通信息分散,在粮食仓储收购环节还没有形成规模化、规范化经营,企业购销中“蒸发”环节偏多,上下车、进出库费用及途中损耗较高,短途运费过高,铁路运输又受到限制,导致粮食流转慢,没有形成快速便捷的物流通道。粮食本属于微利行业,加上受传统经营模式影响,粮食主产区与粮食主销区产销对接不充分,粮食销售网络不健全,市场信息反应不灵敏,没有形成“产购储加销”一体化链条,缺乏先进的营销手段,想通过信息获取实现综合效益较难,造成粮食产业处于被动局面。 (三)地方粮食储备粮库状况及存在的问题。汶上县地方粮食储备承担主体为汶上县民泰国家粮食储备库有限公司(原汶上县粮食局直属粮库),建于1986年12月,位于汶上县城圣泽大街1999号,占地27亩,现有仓储总容量17858吨,油库容量240吨。存在问题:一是储粮仓房老旧。大多数仓房建设80年代,服役30多年,建筑质量存在安全隐患,粮库生产经营受到严重制约,二是粮库处于主城区,地势洼,每年汛期基本上都出现内涝,仓房底部发霉,粮食受损,储存安全受到威胁。三是库区周围居民区环绕,发展空间狭小,每年几次药物熏蒸就给周围居民生活造成严重影响,居民反映强烈。四是每年夏季小麦出入库量大,扬尘污染重,影响老百姓的生活质量,也给城区大气污染治理增加难度。因此,急需实施地方储备粮库“退城进园”,建设粮食物流园区。 (四)粮食行业专业技术人才匮乏问题日益凸显。比如,汶上县的2家国有粮食仓储企业从业人员,基本都是原粮食企业改制过渡人员,人员年龄偏大、文化程度低,粮食仓储保管、检化验技能掌握不系统,工作中存在用老办法解决处理出现问题,对粮情、粮质,品种、品质的新标准及用途理解不充分、不具体。再就是,汶上县的面粉加工企业还没有自己的研发专业团队(中心)及实验室,制粉加工企业生产专用面粉需要的原料配比只局限于固定配比模式,给企业创新研发新产品带来不利。 五、主要建议 (一)加大仓储设施升级改造建设,提升仓储保管能力。围绕保障提升地方仓储物流设施能力,积极争取上级仓房维修资金,做好仓房维修改造和功能提升,特别是做好轻钢顶仓房维修改造,为粮食安全储存奠定基础。 (二)建设粮食物流产业园。粮食物流产业区建设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出发点,建成集粮油批发、竞价交易、信息交流、仓储联运、加工配送等功能于一体的粮食产业集聚区。 能够合理组织粮食流通、提高粮食流通效率、降低粮食物流成本,增强政府宏观调控能力,有利于加快粮食市场化进程、解决农民卖粮难、减少中间环节,增强企业自身造血功能,培植发展后劲,提高经营效益。 (三)发展壮大粮食产业。积极争取“优质粮食工程”、“中国好粮油”行动项目支持,推动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依托山东利生集团汶上面业有限公司、汶上县汶上县恒盛面业有限公司等粮食企业,积极参与“国家优质粮食工程”“中国好粮油行动”示范企业创建,培育创新型粮食加工企业和用粮转化企业,发展壮大本地粮油品牌,提高产品档次,形成产品系列和产品聚合效应,拉长粮食产业链。 (四)加大对主食产业化企业的政策支持力度,着力发展一批产品附加值高、适销对路的主食产品,满足城乡居民日益增长的食品多样化、个性化需求。 汶上县粮食和物资储备保障中心 2022年4月21日 |
||||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