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政府信息公开 > 规划计划 > 计划总结
索引号: 113708300043353266/2022-00916 组配分类: 计划总结
成文日期: 2022-04-15 发布机构: 县教育和体育局
废止日期: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有效性:

汶上县教育和体育局工作总结及工作计划

发布日期:2022-04-15 10:19 浏览次数:
分享

一、2021年教育工作总结

(一)统筹推进,各类教育协调发展。义务教育更加均衡。持续推进大班额项目建设工作,县第三实验中学、第六实验小学开发区校区教学楼投入使用,新增建筑面积2万平方米,新增学位2000余个,白石镇中学综合楼、餐厅完工,新增校舍1万余平方米,大班额问题进一步得到缓解。编制完成《义务教育薄弱环节改善与能力提升建设规划(2021—2025年)》,义务教育薄弱环节改善与能力提升工作稳步实施。高中教育实现突破。2021年,全县本科上线人数达到2191人,本科上线率达到45%,各类院校总录取人数达到4246人,占总报考数的86%。1名同学被北京大学录取,双一流大学录取人数突破百人大关。职业教育稳步提升。投资500余万元改善提升现有办学条件,启动产教融合项目建设,投资800余万元,建设新能源汽车与智能驾驶实训基地,育人环境得到持续优化。春季高考26名同学过本科录取线,在济宁市职业技能大赛中荣获一等奖6项,二等奖 2项,三等奖9项。学前教育资源扩充。新建、改扩建2处公办幼儿园,完成建筑面积4469平方米,新增学位360个,认定普惠性民办幼儿园12所,全县普惠率达到87%,31所幼儿园通过省级一类幼儿园验收。特殊教育保障有力。县特殊教育学校一期工程如期建成并投入使用,新增各类校舍1.03万平方米,完成投资3100万元,有效保障特殊少年儿童享受公平优质教育。

(二)改革创新,教育体系更加完善。深入推进“双减”政策落地。制订《中共汶上县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关于建立汶上县“双减”工作协调机制的通知》《关于全面开展义务教育学校课后服务工作实施意见》《汶上县关于做好面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统一登记为非营利性机构工作方案的通知》,全面推进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改革与义务教育课后服务。持续深化教学改革。抓实教学常规管理,实施全学段教学视导和教学开放周,举办教学基本功大赛,备课、上课、作业、考试、辅导等教学常规环节更细更实,作业布置与批改更具有科学性、针对性与多样性;发挥教科研基地辐射孵化作用,开展优秀课例展示暨教师培训活动49场,承办市级教学研讨会4场,常态化开展“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骨干教师送课帮扶等培养活动;探索高校合作路径,与曲阜师范大学、济宁学院建立教学实践合作关系,建立两处教学实践(实习)基地。大力推进教育信息化。扎实开展“三个课堂”试点应用,实施4批同步互动课堂试点建设工程,建成“同步课堂”互动教室42间,确立试点学校77所;完成第二期大数据精准教学系统和智能阅卷系统建设工作,建设7个智慧课堂教学班,大数据精准教学系统覆盖全县初中以上所有学校,阅卷系统覆盖全县所有学校;搭建县域教育网络大数据云平台,可服务全县小学阶段853个教学班及1559名教师、3万余名学生。

(三)多元发展,教师队伍持续壮大。创新教师准入和招聘制度,组织2021年事业单位“优才计划”引进高层次人才26人,实施2021年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工作,完成招聘212人,省属公费师范生录用到岗17人,全县教师队伍结构得到了进一步优化。实施“十百千人才培养工程”,深化“校长、骨干教师、全员教师”三级培训机制,开展南通高端研修、暑期教师培训、全员教师信息技术培训、新入职教师岗前培训等培训培养活动,累计培训教师7000人次,教师综合素养和业务能力明显提升。先后有2名教师被评为山东省特级教师,1名教师被评为山东学校优秀思政课教师,3名教师被评为济宁市杏坛名师、8名教师被评为济宁市特级教师,8名教师被授予孔孟之乡最美教师荣誉称号,8名教师被评为济宁市四有好老师。持续加大师德师风建设,构建师德师风“教育、宣传、考核、监督、奖惩”多措并举的工作体系和工作机制,严查重处教师违规补课、有偿家教等漠视侵害群众利益的行为,努力营造风清弊绝的良好教育生态。

(四)持续注力,教育保障更加稳固。持续加强校园安全保障。全县中小学幼儿园保安人员配备、封闭式管理、物防设施配备、一键报警器联网率、“护学岗”设置率实现五个100%,安全教育平台教育活动完成率稳居全市前列;落实网络安全主体责任,投入资金239.6万元,对全县中小学校园IPV6网络出口设备和网络安全进行升级改造,认真组织开展网络安全风险排查,确保各项各类网络安全隐患清零。扎实做好疫情防控工作。全面落实常态化疫情防控措施,守住校门安全线,大力推进疫苗接种工作,截止到目前,全县教职员工(含临时用工)已全程接种11883人,全程接种率96.9%;3—11岁疫苗接种,第一针接种85993人,接种率98.52%,第二针接种78821,接种率90.37%。足额配套资助政策。2021年共计发放各级各类助学金1725.88万元,资助学生44348人次,审核发放生源地助学贷款2400万元,惠及大学生2892人。全面推行义务教育阶段“一网通办”网上招生,保证入学公平。完工乡村教师周转宿舍建设项目2个,提供住房12套,有效提升农村教师工作条件。创建市级五星级图书室10所、建立市级法治文化建设示范基地1所、市级法治宣传教育示范基地6所,让更多人享受到教育事业发展的丰硕成果。

二、2022年重点工作及措施

(一)聚焦筑基创新,努力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2022年,全县教育系统将狠抓教学质量提升和教学管理规范,创新教育教学评价机制和管理机制,努力实现教育教学质量的显著提升。高考力争实现清华、北大和双一流学校录取人数实现持续增长,本科上线率、整体录取率实现不低于3%的增长;中考全市前100名实现零的突破、前1000名突破25人、前2万名突破1000人,县区综合排名进入全市中游行列;小学阶段,力争在全市教育教学常规督查中收获历年最好成绩。

为圆满完成2022年目标任务,县教体局将重点做好以下三面工作:一是完善教育教学评价体系。修订教育教学质量评估细则、教学常规管理细则和新课堂达标量化评价标准,开展新课标达标活动和教学常规落实行动。二是强化教育教学管理。在深入推进教育教学基础管理规范提升的前提下,大力实施教学质量全流程动态监测管理,开展学科全市横向排名、县域教学质量同步测评和课堂质量追踪管理等工作。三是扎实推行县级督学结对督导机制。成立一只专业素质强的县级督学队伍,与学校建立结对督导工作联系,全面负责督促指导结对学校制度落实和工作开展,确保各项制度规定落地生效、改革任务顺利完成。

(二)聚焦扩容整合,努力优化教育教学资源

2022年全县教育系统将坚持城区扩容增位、乡村整合提升的工作思路,大力推进教育重点项目建设,积极应对“大班额”增量,有效改善“大校额”现状,大力提升城区幼儿园公办率和普惠率,稳步改善高中学校和职业学校办学条件,努力回应群众对更加优质教育资源的需要。

基础教育方面。1.全力推进城区居住区周边闲置地块幼儿园建设工作,在东关社区、东门小学片区、中都苑小区东南角新建3处公办幼儿园,力争年内项目落地开工;积极挖潜,确保中都街道第二中心幼儿园、坝口社区幼儿园2处幼儿园办成公办园;回购或租赁部分民办幼儿园,将其改为公办园,通过以上措施,确保新增学前教育学位1800个以上。2.持续优化城区学校布局,增加学校承载能力,完成第三实验中学操场及配套设施建设,实施第二实验小学、第三实验小学、第二实验中学、第一实验中学校内改扩建项目和东南片区九年一贯制学校新建项目,确保各项目如期开工,新增小学学位3600个、初中学位3000个。3.持续推进“强镇筑基”工程和“双百工程”项目建设,巩固提升乡镇中学、中心小学办学条件,积极争取扩大工程辐射带动范围。高中教育阶段。推动实施圣泽中学扩建项目,高标准规划建设新一中,统筹谋划1处综合高中。职业教育方面。全速推进产教融合项目建设,力争在秋季开学前建设完成并投入使用。

(三)聚焦增量提质,努力推进教育队伍建设

当前,全县教育队伍建设当前面临的突出问题为三个方面,一是教师队伍总量与教学标准需求存在较大差距,二是教师队伍城乡分配、校际分配和学校、年龄结构存在不合理,三是教师队伍总体素养较低,骨干队伍作用不突出。为有效解决这些问题,教育队伍建设必须坚持数量补充和素质提升同步实施、同步推进的队伍建设思路。

重点抓好以下几个方面。一是队伍补充方面。本着有缺必补、及时补充的原则实行常态化补充,2022年招聘教师400人,因需适当补充公办幼儿园教师。二是队伍调配方面。推进教师队伍“县管校聘”管理改革,强化教育部门对教师的调配权和招录权,构建“县教体局在总量内统筹管理、自主调配教师,教师交流调配情况由县教体局向县委编办、县人社局备案,县委编办进行编制调整、县人社局办理调动手续”的工作机制,逐步实现教师队伍的科学合理分配。三是队伍培养方面。按照全员提升、骨干突围的培养思路,大力实施“十百千人才培养工程”、教科研基地“三雁工程”和名师工作室创建工程,建立“校长、教学骨干、全员教师”三级系统培训机制,2022年完成培养10名名校长、100名教学骨干、1000名爱岗敬业好老师目标,完成7000人次教师培训及2000人次骨干队伍高质量培训,创建30个“名师工作室”,组建100人的名师名校长“精英讲师团”。四是考核激励方面。2022年制定出台《汶上县教育系统绩效考核评价细则》,针对校长、管理干部、任课教师分类制定更加具体、更加合理的绩效评价标准,对各类岗位工作量进行分类核定,将教学质量测评作为最重要内容。未来五年,探索实行教职工绩效工作浮动薪酬激励机制,建立规范统一、内容明晰的表彰奖励机制,加大优秀校长及教师的典型树立和宣传推广,激发整个教育队伍内生活力。

(四)聚焦创新应用,努力提高教育信息化水平

为有效应对教育优质资源分配不均衡问题,全县教育系统深耕教育信息化建设,重点实施“三个课堂”(“专递课堂”“名师课堂”“名校网络课堂”)和大数据精准化教学系统建设工程,建立起了为教师赋能、为课堂增效、为学生减负的教育信息化应用模式。

2022年全县教育系统重点从三个方面持续推进教育信息化建设。1.建立大数据精准教学系统常态化应用模式。依托大数据精准化教学云平台,通过“专递课堂”“名师课堂”“名校网络课堂”等方式,大力实施网络同步课堂和同步教研,积极开展大数据精准教学”创新应用大赛和优秀课例征集活动,初步建立起建、用、评、奖系统结合的常态化应用模式。2.实施信息化基础环境提升工程。2022年底实现70%的校园网支持IPv6用户访问,更换一批年久教师电脑用机。3.实施智慧校园示范提升工程。2022年底实现“智慧校园”覆盖率达到50%目标。4.实施信息技术人才培养工程。成立信息技术骨干团队、学科教学信息技术应用团队和“十二年一体化”创新人才团队。


信息来源:县教育和体育局
打印 关闭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