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政府信息公开 > 行政权力运行公开 > 建议提案办理结果 > 政协提案办理结果
索引号: 11370830004335318B/2021-04828 组配分类: 政协提案办理结果
成文日期: 2021-12-27 发布机构: 县农业农村局
废止日期: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有效性:

对县政协九届五次会议第51号提案《关于破解“空心村”改造困局,促进乡村振兴的提案》的答复

发布日期:2021-12-27 10:48 浏览次数:

高庆美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破解“空心村”改造困局,促进乡村振兴的提案收悉,现将办理意见和落实情况答复如下:

汶上县抢抓全国新一轮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县机遇,严格按照中办、国办《深化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方案》(厅字〔2020〕18号)和农业农村部《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工作指引》(农办经〔2020〕8号)要求,围绕“五探索、两完善、两健全”改革内容,切实加强领导,坚守改革底线,坚持统筹协调,先后完成了改革班子组建、改革路径设计和试点镇村选定等工作,点面结合、分步实施、稳慎推进试点工作,取得阶段性工作成效。

一、加强组织领导,健全工作推进机制。

1.加强领导,凝聚合力。成立以县委、县政府主要负责同志任组长,分管负责同志任副组长,农业农村、自然资源和规划、住建等部门及各乡镇(街道)主要负责同志为成员的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常态化研究宅改工作,建立和完善了联席会议、部门协调、督查督办等工作机制。抽调20余名精干力量,组建工作专班,下设综合协调组、基础信息组、探索试验组、改革推进组、问题处置组、档案管理组6个工作组,建立“县级指导、镇街主抓、村组履职”的联动责任机制,落实基层政府宅基地管理属地责任,统筹谋划、有序推进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工作。

2.高位推动,周密部署。2020年12月29日,汶上县召开了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动员会议,传达学习相关会议精神,认真解读各项改革试点文件精神实质和内核要义,让全县干部群众全面了解试点改革工作的目的意义、主要内容和政策要求,切实把思想认识统一到中央、省、市的决策部署和县委、县政府的工作安排上来,积极争取广大农民群众的认同和支持。

3.整体规划,分步实施。结合汶上实际,将试点工作按照“准备部署阶段(2021年1月底已完成),组织实施阶段(2022年8月底前完成),总结完善阶段(2022年9月底前完成)”三个阶段分步实施,在基础较好的军屯乡、苑庄镇2个乡镇和汶上街道八里桥村等14个村先行开展试点,确保试点工作稳慎推进、不出问题。

二、加强制度设计,夯实试点工作基础。

1.强化顶层设计。探索搭建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政策框架体系,即“一方案”(《汶上县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实施方案》)“多办法”(《汶上县农村宅基地审批管理办法》)和《农村宅基地保障对象认定办法》《农村宅基地有偿使用办法》《农村宅基地退出办法》等相关配套政策10余个,涵盖宅基地制度改革中有偿使用、历史遗留等重点、难点问题,为全面推进宅基地制度改革提供了坚实的制度保障。

2.有序推进农村宅基地基础信息调查工作。制定《汶上县农村宅基地基础信息调查实施方案》,充分利用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地籍调查、集体土地所有权登记、房地一体的宅基地使用权确权登记颁证、农村承包地确权登记颁证、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等成果资料,以村为单位,明确“一村一图、一队一册、一户一表”工作标准,开展宅基地基础信息专项调查,全面摸清农村宅基地规模、布局、权属和利用现状等基础数据,分别编制数据台账,绘制利用现状图。截至目前,军屯乡、苑庄镇2个乡镇和汶上街道八里桥村等14个村已基本完成基础信息专项调查工作,全县计划于2021年底初步完成专项调查工作。

3.稳步推进宅基地使用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根据农村房地一体不动产登记统计,目前15个乡镇权籍调查工作全部完成,数据库建设完成并汇交。公示改错完成比例99.53%,签字盖章完成14.43%,乡镇完成批复制作65个村,20205户。

4.科学编制村庄规划。2018年6月,汶上县规划局、济宁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编制了《汶上县县域(美丽)乡村建设规划2018-2035》,按照“多规合一”实用性规划编制要求,依据《山东省村庄规划编制导则》(试行),完成了2019年12个试点村10个规划文本和2020年齐鲁样板示范区涉及的14个村庄9个规划文本的编制工作,2021年计划编制7个行政村,目前正在编制。

三、加强统筹谋划,稳步推进试点各项工作。

1.积极探索宅基地使用权流转,拓宽盘活利用路径。制定《汶上县开展农村闲散土地盘活利用工作实施方案》,通过开展农村残垣断壁和残破房屋清理整治,探索出多种盘活利用农村闲置宅基地和闲置住宅发展乡村产业的路径。目前全县已清理整治农村残垣断壁和残破房屋4120排,盘活农村闲散地1600多亩,汶上县盘活宅基地使用权工作做法得到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的肯定性批示。例如,苑庄镇大王庄村通过清理农村残垣断壁和残破房屋,整治闲散土地160余亩,在镇公共资源交易站通过规范程序公开发包,租赁给大户经营,通过宅基地流转,新建一处1000吨组装式冷库,与道立农民种植专业合作社,鲁辉农业种植专业合作社进行深度合作,年可增加村集体收入10万元以上,带动村民增加收入20万元以上。汶上街道莲花湖村通过“党支部+合作社+共享经济”模式,创新“村委成立股份经济合作社、村民以空闲农房入股”的模式,与41户村民签订了空闲房屋(空闲宅基地)使用权流转协议,依托流转空闲房屋、空闲宅基地新建酒坊、煎饼坊、沿街商铺打造出“食坊一条街”,同步实施特色民宿、田园餐厅建设,延长乡村旅游产业发展链条,实现了农民致富、集体增收,经济和社会效益双提升。白石镇庞楼村,结合美丽宜居乡村,落实“一户一宅”政策,按照“宜建则建、宜耕则耕、宜绿则绿”的原则,通过村集体经济组织自营的方式,对退出的宅基地有序开展了整治,依托昙山“茶园经济”,种植茶叶100余亩,形成了村级产业。

2.推进集聚提升类村庄建设,积极探索宅基地有偿退出实现形式。汶上县通盘考虑农村土地利用、产业发展、居民点布局、人居环境提升、生态保护和历史文化传承等,进一步优化村庄布局。在充分调研、广泛征求群众意见建议、严格规范程序的基础上,稳妥有序推进集聚提升类村庄建设,对位置较偏、交通不便、耕地流转率高、房屋空置率高、群众迁建意愿较强的村庄,进行统筹规划、合理迁建、社区安置。合理设定补偿标准,保障农户土地权益,鼓励农户自愿有偿退出原有宅基地,通过农村宅基地及集体建设用地的土地整治,保障农户宅基地有偿退出和住房建设资金,有效解决了历史原因形成的超标准占用宅基地、“一户多宅”等问题,促进了土地资源的合理优化配置,减少了宅基地闲置、低效浪费,实现农村宅基地节约集约利用。例如,郭仓镇美化村、束村、王楼村,原村庄占地887亩,新建社区后,腾出建设用地765亩;杨店镇刘古墩村和泉河村,原村庄占地1000亩,新建社区后,腾出建设用地763.2亩。

3.完善宅基地使用权抵押制度。结合农民住房财产权抵押贷款试点工作,不断提高农房专业化价值评估比例,进一步提高金融机构开展“农房”抵押贷款业务的积极性,丰富“农房”抵押贷款产品体系。按照宜事前托底回购则事前托底回购、宜通过司法拍卖则进行司法拍卖等多元化方式,推进银行抵押权的顺利实现,目前汶上县“农房”抵押贷款余额7.7亿元,累计投放达到11.96亿元,有力地助推了农村经济发展。

4.积极探索宅基地收益分配机制。宅基地制度改革的目的是盘活农村土地资源,建立适应农村改革发展要求的公开、公正、公平的收益分配制度。村民宅基地有偿使用或流转后集体取得的收益部分,作为村集体经济组织的土地增值收益,由集体成员共同分享。例如,南站街道石村通过村党支部领办合作社,运用“党支部+合作社+农户”模式,在闲散宅基地上种植中药材连翘。实行“五统一分”的方式进行管理,即由合作社统一提供种苗、肥料、技术、收购、销售,由农户分户种植管理。按照入股分红的办法进行收入分配,即村民用土地入股,产生的利润合作社分红40%,村集体分红30%,村民分红30%。通过创新闲散土地盘活利用方式,绿化美化了村庄环境,打造了“连翘村庄”品牌,突显了“一村一品”,年可创收20余万元。

5.依法依规推进宅基地审批管理工作。

(1)推进宅基地审批规范化。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结合我县实际,拟定了《汶上县农村宅基地审批管理办法》(试行),各乡镇(街道)充分整合农业综合服务中心、自然资源事务中心、便民服务中心、村镇建设办公室等相关资源力量,在服务中心大厅设立农村宅基地审批服务窗口,建立一个窗口受理、多个部门联动的农村宅基地和建房联审联办制度,各镇街配备专职管理人员共计62人。2020年以来,全县共办理92宗宅基地审批手续。改进土地计划管理方式,在年度新增建设用地计划中单列安排不低于5%的新增建设用地计划指标,专项保障农村村民住宅建设用地需要,年底实报实销,并统一落实耕地占补平衡。2021年报批土地272.1亩,用于保障农户“一户一宅”用地合理需求。

(2)推进宅基地管理常态化。建立县级指导、乡镇主责、村级协助的农村宅基地管理体制,明确县级农业农村部门、自然资源和规划部门宅基地管理各自职责,落实乡镇(街道)政府属地管理责任,建立村级宅基地协管员队伍,开展日常管理巡查,及时发现和制止宅基地违法违规问题。建立县级农村宅基地信息系统,逐步形成宅基地信息一张图、管理一条链、监测一张网,实现农村宅基地数字化管理。

最后,衷心感谢您对我县农业农村工作的关心和支持,欢迎今后多提宝贵意见。            

信息来源:县农业农村局
打印 关闭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