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汶上县双拥简报第6期(总第32期) |
|||
|
|||
双拥工作简报
第6期 (总第32期)
汶上县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编 2017年7月23日
目 录
★ 我县全力做好建军节期间拥军优属拥政爱民工作 ★ 我县完成义务兵家庭优待金发放 ★ 军地共庆建军节 军民同心话双拥 ★ 爱满光荣院 情暖功臣心 ★ 汶上县退伍军人赵中全先进事迹纪实
我县全力做好建军节期间 拥军优属拥政爱民工作
今年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0周年,为做好庆祝纪念活动,我县采取有力措施,进一步密切军政军民关系,推进军民融合深度发展。 积极开展双拥宣传教育活动。各乡镇(街道、开发区)、各部门、各单位要在“八一”建军节期间集中组织开展富有成效的双拥宣传教育活动,营造双拥创建工作的浓厚氛围。县广播电视台开设双拥宣传专栏,大力宣传我县涌现出来的“好军嫂”、“兵妈妈”等拥军先进典型及艰苦创业的优秀复退军人的先进事迹,号召全县军民向他们学习。在城区主要街道和重要场所及乡镇(街道、开发区)驻地制作永久性双拥宣传标志牌,编发双拥简报,建设双拥网站。 积极开展拥军优属活动。大力开展走访慰问活动,各双拥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要在“八一”建军节前夕组织走访慰问驻汶的县人武部、消防大队和武警中队及所属的重点优抚对象,充分发挥各自特点和优势,力所能及地帮助官兵解决战备演练、军事训练、公务执勤和后勤保障中的实际问题。由县慈善总会组织开展“慈善进军营、关爱子弟兵”活动,做好对驻汶部队困难军人家庭救助工作。各乡镇(街道、开发区)要对所属的在乡“三老”(老烈属、老伤残、老复员)优抚对象普遍走访,特别是对本辖区的抗战老战士做好重点走访;“八一”建军节前夕为全县所有抚恤定补优抚对象挂上光荣牌;组织一批重点优抚对象在县光荣院进行轮养,采取多种形式把拥军优属工作做实做细做好。 积极开展拥政爱民活动。驻汶的县人武部、县消防大队和县武警中队要大力发扬人民军队的优良传统,在“八一”建军节前夕,对结队帮扶的地方单位和困难群众进行走访,积极帮助困难群众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特别是要对结队精准扶贫中的优抚对象进行重点帮扶,帮助他们尽早脱贫致富。要积极配合地方加强社会治安管理,搞好军警民联防联治,协助维护好重要场所、部位的公共秩序,确保社会和谐稳定。 各乡镇(街道、开发区)、各部门、各单位在开展双拥活动时,帮助他们解决生活、住房、医疗等各类难题,既要切合实际,又要勤俭节约,讲求实际效果。
我县完成义务兵家庭优待金发放
“七一”前夕,为做好义务兵家庭优待工作,汶上县提前完成了优待金发放工作,共计发放944万元,719个义务兵家庭领取到了义务兵家庭优待金。 汶上已通过社会化发放的形式完成义务兵家庭优待金发放工作,充分体现了汶上县对义务兵家庭的优待和关心。
军地共庆建军节 军民同心话双拥
2017年7月8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0周年到来之际,汶上县党政军及社会各界欢聚一堂,在西门社区召开了“庆祝建军90周年”双拥工作座谈会,共商庆祝建军节系列活动方案,巩固融合式发展的新型军民鱼水关系。 在30平米的会议室里,20名代表齐聚在一起,热情高涨,发言精彩热烈。“人民军队走过了90年的光辉历程,在党的带领下人民子弟兵和人民群众风雨同舟,结下了深厚的军民鱼水情!”,汶上县民政局副局长马俊华主持了座谈会,强调了军民血浓于水的情谊。近年来,汶上县坚持把双拥工作列为县政府“三重”工作之一,在组织领导方面高度重视,率先开创了双拥创建工作的新局面。县委、县政府大力支持驻汶部队战斗力建设,共计划拨100余亩土地,投入亿元资金,帮助汶上县人武部、汶上县公安消防大队、汶上县武警中队三个驻军单位建成了高标准的办公场所及训练基地,提高了部队的办公和训练水平,提升了驻汶部队的战斗力。 汶上县全面倡导发动社会化拥军,县党政军领导每年春节、建军节之际,都要深入驻济、驻汶部队走访慰问部队官兵,和官兵共度八一建军节。“我们不仅走访汶上驻军官兵,每年还要到外地开展拥军活动,全国解放军都是一家人……”,汶上县双拥办副主任杨敬银强调拥军工作要走出去,形成拥军大格局。汶上县拥军优属协会是社会化拥军的标杆,自2015年成立以来,在走访慰问驻汶官兵、立功受奖官兵的同时,还对老红军、抗战老战士、参加解放战争及抗美援朝的老兵全面走访慰问,让老兵感到了来自社会的温暖。今年,县拥军优属协会成立了爱心理发、验光配镜、家政服务、无偿献血、影像拍摄五个拥军优属学雷锋服务小组,坚持每周开展“上门送服务,爱心献功臣”活动,根据需求为老红军、抗战老战士、军烈属等提供精心周到服务。“协会坚持用雷锋精神指导拥军优属工作,雷锋精神把大家的思想凝聚起来了,开展活动就有了动力!”汶上县拥军优属协会会长张茂路在介绍拥军优属协会活动情况时,指出了雷锋精神对拥军优属工作的重要性。 经过了两个小时的热烈谈论,凝聚了思想,形成了共识。为庆祝建军90周年,需要大力营造双拥宣传氛围,动员社会各界走进军营广泛开展科技拥军、慰问拥军、文化拥军、健康拥军等各类拥军活动,进村入户开展多种形式的慰问活动,积极帮助广大官兵和优抚对象解决实际困难,充分体现广大人民群众对子弟兵和优抚对象的深厚感情。 八一军旗永飘扬,军民同心庆佳节。随着一场场军民联欢节目的演出,一张张立功受奖喜报的送达,一次次走进军营慰问官兵,一阵阵的欢声笑语……,汶上县拥军优属的天空更高远,拥军优属之路越来越开阔!
爱满光荣院 情暖功臣心
2017年7月13日上午,汶上县为庆祝建军90周年,关爱老革命功臣,在汶上县光荣院隆重举行了光荣院优抚对象轮养启动仪式,30名革命老功臣住进了光荣院。 优抚对象轮养工作在全社会营造和弘扬了崇尚英雄、关爱功臣的浓厚氛围,增强了广大优抚对象的荣誉感,激发了优抚对象的爱国拥军热情。汶上县民政局依托汶上县康复医院建成了汶上县光荣院,按照医养结合的模式,委托县康复医院对全县重点优抚对象进行轮养。为做好轮养工作,提高服务水平,汶上县光荣院成立了生活服务小组、医疗服务小组、文艺服务小组、后勤服务小组四个服务小组,全力抓好各项服务工作。“光荣院轮养工作是一项政治性、社会性的工作,必须用心、细心、贴心,才能让党和政府放心,让优抚对象安心!”,汶上县康复医院院长荣令旗在光荣院启动仪式上进行了精彩发言。经过改扩建的汶上县光荣院达到了轮养标准,成为我县优抚对象的轮养场所,是全县优抚对象的光荣之家。 大力做好光荣院优抚对象轮养工作,是汶上县在争创新一轮全省双拥模范县进程中又一亮点工程,是创新优抚服务体系的又一双拥品牌。不忘初心,不忘历史,关爱老革命功臣,庆祝建军节,以优异的成绩迎接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
退伍不退色 续写军人歌 ——汶上县退伍军人赵中全先进事迹纪实
赵中全,中共党员,男,1972年出生,汶上县高级职业学校教师,汶上县拥军优属协会党支部书记、秘书长。无论在部队还是退伍回到家乡均表现优秀,以凡人善举托起人间大爱,被群众称赞为“平民英雄”。 立志当兵报效祖国,矢志习武建功军营。1991年12月,赵中全成为一名中国人民解放军战士,当兵五年间,他先后历任战士、副班长、班长、代理排长,第一年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在部队荣立二等功一次,荣立三等功两次,作巡回报告30余场。集团军党委向全体官兵发出了向赵中全同志学习的号召,被评为“优秀士兵标兵”,解放军《前卫报》曾报道过他刻苦训练、爱军习武的先进事迹。 见义勇为解民危难,默默无闻无私奉献。2013年6月,在京沪高速临沂段,一辆大货车追尾。当赵中全赶到现场时,看到车头已经严重变形,司机被方向盘卡在座位上,头上身上都是血,司机脸色苍白,司机的生命危在旦夕。司机左腿已经断了,一根钢管插在司机的脚背上,车门打不开,赵中全找来拖绳拴在前边的挂车上,拉开变形的车门,把司机救了下来,并抬到自己的车上,把司机风驰电掣般地送到了临沂市人民医院,因伤势太重,需要转院。他又把司机抬到自己的车上,转送到临沂市骨伤专科医院。当时医生告诉清醒地说:“伤情非常严重,再晚来一会儿司机就没命了!”。当时司机的同伴没有带钱,赵中全跑到银行现取了两千块钱,给他办理好住院手续后方才离开。半个多月后,司机的父亲和哥哥,从河北沧州专程来到山东省汶上县电视台,拿着锦旗、带着记者到学校采访时,大家才知道了赵中全见义勇为的英雄事迹。 赵中全在20年中挽救了15人,其中,在玉米地边救过一名弃婴;在学生宿舍,救了一名食物中毒和四名煤气中毒的学生;在105国道上,救了两名骑摩托车的青年;最危险的一次是,2011年端午节,在东平湖大安山码头,一名十岁的小女孩不慎掉入湖中,不会游泳的母亲救女儿心切,也跟着跳了下去,两个人在湖里只露出几只手在拼命地挣扎。岸边上的群众大声急呼“有人落水了,快救人啊!”,听到呼喊,赵中全赶紧跑了过去,见此情形,来不及多想,“扑通”一声跳下水,潜到母女俩身后,把两个人向岸边奋力推,成功地将母女二人救起。 拥军优属热心公益,不计得失奉献社会。在县拥军优属协会筹备成立过程中,赵中全两次自费到革命老区临沂市爱国拥军促进会和全国拥军先进单位浙江省义乌市爱国拥军促进会参观学习,书写文字材料20余万字,为协会设计了会徽,会旗。作为协会骨干力量,赵中全每逢重大节日都要组织会员看望慰问军烈属、老红军、抗战老兵、伤残军人、兵妈妈、好军嫂等优抚对象及驻汶官兵,先后开展 “慰问抗战老兵、珍惜幸福生活”、“书法进军营”等活动80余次;近年来,他投入拥军优属费用高达5万余元,主动拿出一辆自己的私家轿车,作为协会开展活动用车。赵中全作为民兵教练员,被县人武部评为全县优秀基干民兵教练员。 2016年11月,汶上县拥军优属协会率先成立了党支部,赵中全被组织任命为党支部书记,他把协会党支部建成了开展工作的战斗堡垒。在赵中全同志的主导下协会先后成立了“五个学雷锋服务小组”:即理发小组、验光配镜小组、摄影小组、家政小组和无偿献血小组,并组织这些小组按时免费为优抚对象上门服务,探索出了一条军民融合式发展的新思路。这项活动的开创了全省服务优抚对象常态化、样板化、实效化建设的先河,把拥军优属工作做到人民群众的心坎上。山东省电视台专门在《慈善真情》栏目中,对协会关心照顾伤残军人的事迹作了专题报道。 |
|||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
|||